提摩太後書第三章(一):末世必有困難的日子

提摩太後書2:23-3:5「惟有那愚拙無學問的辯論,總要棄絕,因為知道這等事是起爭競的。然而主的僕人不可爭競,只要溫溫和和的待眾人,善於教導,存心忍耐,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任意擄去的,可以醒悟,脫離他的網羅。

……但是這樣……(中文沒有翻譯此連接句出來,net bible: But understand this/KJV: This know also,)

你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謗讟、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無親情、不解怨、好說讒言、不能自約、性情兇暴、不愛良善、賣主賣友、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不愛神,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這等人你要躲開。」

3:1開頭有「但是這樣」(中文沒有譯出來),即表示與前章末了所述的盼望――「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2:25)相對的可悲情況。

「你該知道,」下面引進一個新的討論範圍,是有關末世的危機與對付的方法。這些光景不單是指不信者,也是說到失敗的基督徒。至少3:5的「有敬虔的外貌」即證明這段話是指著外表自稱基督徒說的。

3:1 But understand this, that in the last days difficult times will come.
3:2 For people will be lovers of themselves, lovers of money, boastful, arrogant, blasphemers, disobedient to parents, ungrateful, unholy,
3:3 unloving, irreconcilable, slanderers, without self-control, savage, opposed to what is good,
3:4 treacherous, reckless, conceited, loving pleasure rather than loving God.
3:5 They will maintain the outward appearance of religion but will have repudiated its power. So avoid people like these.

專顧自己<5367>:全本聖經只有此處出現此詞
貪愛錢財<5366>:路加福音16:14曾出現,曾形容法利賽人
自誇<213>:羅馬書1:30曾出現,我愛它的另一解釋:自吹自擂的人
狂傲<5244>:聖經另有四處地方有出現此字,說到底就是「驕傲、自大」
謗讟<989>:惡毒的、中傷的和辱罵的話,聖經另有四處地方有出現此字。
違背<545>父母:不順從的、違抗的,聖經另有五處地方有出現此字。
忘恩負義<884>:路加福音6:35曾出現,其他解釋:不禮貌的、不可愛的、忘恩負義的
心不聖潔<462>:另一出處是在提摩太前書,其他解釋:褻瀆的、邪惡的

無親情<794>:羅馬書1:31曾出現
不解怨<786>:羅馬書1:31曾出現,比較易明白的解釋:難以和解
好說讒言<1228>:聖經另有37處地方有出現此字,兩處解作:錯誤的譴責;其他都是解:撒但
不能自約<193>:全本聖經只有此處出現此詞,看英文更明白解釋:without self-control
性情兇暴<434>:全本聖經只有此處出現此詞,我愛它的另一解釋:不順服的
不愛良善<865>:全本聖經只有此處出現此詞

賣主賣友<4273>:全本聖經共有三處出現此詞:背叛者、賣國賊。形容猶大也是用此字
任意妄為<4312>:徒19:36出現此字,不顧後果的意思
自高自大<5187><5772>:全本聖經共有三處出現此詞,全都在提摩太前後書中:因自負驕傲而失去判斷力,使變成愚眛遲鈍的。
愛宴樂<5369>,{<3123>}{<2228>}愛神<5377>:我看英文應是連在一起看,喜愛娛樂消遣比愛神多。KJV更特別:lovers of pleasures more than lovers of God,用lovers!

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有「外」沒有「內」。net bible: Outward appearance. Paul's contrast with power in 3:5b shows that he regards this "form" to be outward, one of appearance rather than reality (cf. 1 Cor 4:19-20; 1 Thess 1:5).
這等人你要躲開。

總結:
末世,不單是危險日子,更準確是困難的日子。困難在於人都改變了。人,本不是以自己為先,現在萬事以自己為先。與直接抵抗神的來得簡單。說他們是不信者又不是,他們只是喜愛「舒服的娛樂消遣」的程度比「要背起十字架來跟隨神」的程度多。

人,都改變了,但自己有沒有改變呢?自己有敬虔的外貌,那又如何?因我怕自己內外的敬虔都消失了。怕,是怕連自己都察覺不來。

更怕,繼續沉醉!

創世記第三十七章(三):不是約瑟的哥哥收了錢

「有些米甸的商人從那裡經過,哥哥們就把約瑟從坑裡拉上來,講定二十舍客勒銀子,把約瑟賣給以實瑪利人。他們就把約瑟帶到埃及去了。」(v28,其他翻譯版本

原來,原文是沒有「哥哥們」的幾個字。

看看以下pdf第4版的v28就知道多一些:




照全件事來看,其實哥哥將約瑟埋在一個坑內,然後離開一處吃東西,流便在當時是跟兄弟在一起,同時流便也想辦法救約瑟出來。流便知道有他在,大家也不會流約瑟的血。

他們當中也有人想將約瑟賣掉。可惜在當時,已有人(米甸的商人)從那裡經過,把約瑟從坑裡拉上來。米甸的商人再用二十舍客勒銀子,把約瑟賣給以實瑪利人。以實瑪利人把約瑟帶到埃及去,再賣給米但人(Medanites)。米但人(Medanites)把約瑟賣給法老的內臣─護衛長波提乏。

在此期間,哥哥才發現不見了約瑟。簡單來說,賣約瑟(有錢銀過手)的有三組人米甸的商人、以實瑪利人和米但人(Medanites)。哥哥們從沒有收過一分一毫。

在v36,希伯來經文是米但人(Medanites),不是米甸人(Midianites)。米但人曾在創世記25:2出現,兩者為近親屬。

net bible也對v36的米甸人(?)也有以下的解釋:
The MT spells the name of the merchants as מְדָנִים (mÿdanim, “Medanites”) rather than מִדְיָנִים (midyanim, “Midianites”) as in v. 28. It is likely that the MT is corrupt at this point, with the letter yod (י) being accidentally omitted. The LXX, Vulgate, Samaritan Pentateuch, and Syriac read “Midianites” here. Some prefer to read “Medanites” both here and in v. 28, but Judg 8:24, which identifies the Midianites and Ishmaelites, favors the reading “Midianites.”

「新舊約聖經原文與英文逐字對照」軟體

「新舊約聖經原文與英文逐字對照」軟體

http://www.scripture4all.org/

此軟體是免費下載,主要是幫助大家認定在原文有沒有此字。

有時在和合本上看,有一些字的字旁是有小黑點,即表示原文是沒有此字的。如:創1:16「於是神造了兩個大光,大的管晝,小的管夜,又造眾星,」

「又造眾星」的「造」,原文是沒有,用此軟體就可看出來。

我問老師,它比原文碼更準確。

建議大家下載和學習使用。記得,希伯來文是由右至左,英文是左至右。

參考:

創世記第三十七章(二):發夢精

「約瑟的哥哥們往示劍去放他們父親的羊。以色列對約瑟說:你哥哥們不是在示劍放羊嗎?你來,我要打發你往他們那裡去。約瑟說:我在這裡。以色列說:你去看看你哥哥們平安不平安,群羊平安不平安,就回來報信給我;於是打發他出希伯崙谷,他就往示劍去了。」(v12-14)

其實雅各都不大相信約瑟的哥哥們,因哥哥們早有令父親憂心的前科,擔心他們的安危(34:30)。約瑟出發去,是有使命感的。

v14問題一,「希伯崙谷」,「希伯崙」是一座山,為何又有谷?部份翻譯出來,就成「希伯崙深奧的事」。老師說的翻譯版本,我找不到。



忽然有一人改變了他的一生。

「有人遇見他在田野走迷了路,就問他說:你找什麼?」(v15)如沒有此人,約瑟未必找到哥哥……看不同版本翻譯,v15的人是主動找約瑟。

"a man found him",不可不說神在掌管一切。

甚至如沒有此人,約瑟會回家了。「他說:我找我的哥哥們,求你告訴我,他們在何處放羊。那人說:他們已經走了,我聽見他們說要往多坍去。約瑟就去追趕他哥哥們,遇見他們在多坍。」(v16-17)

「此人」的出現,令神的計劃成就,至少是創世記15:13的預言。當然「此人」的出現,也令「悲戲」出現。

有很多人都參與將約瑟賣去埃及。

「他們遠遠地看見他,趁他還沒有走到跟前,大家就同謀要害死他,彼此說:你看!那做夢的來了。來吧!我們將他殺了,丟在一個坑裡,就說有惡獸把他吃了。我們且看他的夢將來怎麼樣。」(v18-20)

哥哥都因約瑟的夢,長期有刺在他們的心中。

"They said to one another, “Here comes this master of dreams!"(v19)--net bible

"Look, this master of dreams is coming." The brothers' words have a sarcastic note and indicate that they resent his dreams.

老師翻譯:「發夢精來啦!」

創世記第三十七章(一):約瑟出場

雅各為約瑟做的,原來不一定是彩衣。

「以色列原來愛約瑟過於愛他的眾子,因為約瑟是他年老生的;他給約瑟做了一件彩衣。」(37:3,其他翻譯本

net bible: It is not clear what this tunic was like, because the meaning of the Hebrew word that describes it is uncertain. The idea that it was a coat of many colors comes from the Greek translation of the OT. An examination of cognate terms in Semitic suggests it was either a coat or tunic with long sleeves (cf. NEB, NRSV), or a tunic that was richly embroidered (cf. NIV). It set Joseph apart as the favored one.



「雅各住在迦南地,就是他父親寄居的地。」(37:1)

「法老問雅各說:你平生的年日是多少呢?雅各對法老說:我寄居在世的年日是一百三十歲,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不及我列祖在世寄居的年日。」(47:8-9)

在此兩節經文,可看出雅各的觀念有改變。當人越成熟,越認為自己在地上不過是作客。「迦南地」乃是神應許給以撒和雅各之地,但聖經卻說是「寄居的地」。



「雅各的記略如下。約瑟十七歲與他哥哥們一同牧羊。他是個童子,與他父親的妾辟拉、悉帕的兒子們常在一處。約瑟將他哥哥們的惡行報給他們的父親。以色列原來愛約瑟過於愛他的眾子,因為約瑟是他年老生的;他給約瑟做了一件彩衣。」(37:2-3)

偏心又再出現,血案就是跟在偏心之後。大家記得玻娃偏該隱;以撒偏愛以掃嗎?



「約瑟的哥哥們見父親愛約瑟過於愛他們,就恨約瑟,不與他說和睦的話。約瑟做了一夢,告訴他哥哥們,他們就越發恨他。約瑟對他們說:請聽我所做的夢:我們在田裡捆禾稼,我的捆起來站著,你們的捆來圍著我的捆下拜。他的哥哥們回答說:難道你真要作我們的王嗎﹖難道你真要管轄我們嗎﹖他們就因為他的夢和他的話越發恨他。後來他又做了一夢,也告訴他的哥哥們說:看哪,我又做了一夢,夢見太陽、月亮,與十一個星向我下拜。約瑟將這夢告訴他父親和他哥哥們,他父親就責備他說:你做的這是什麼夢!難道我和你母親、你弟兄果然要來俯伏在地,向你下拜嗎?他哥哥們都嫉妒他,他父親卻把這話存在心裡。」(v4-11)

約瑟的母親拉結已經過世(35:19)。此夢只是在強調約瑟將來的地位,會在「全家」之上,並非按字面解釋作「將來連他父母親都會向他下拜」(聖經並未記載雅各後來是否曾向約瑟下拜)。

兩次做夢,必出有因。「至於法老兩回做夢,是因神命定這事,而且必速速成就。」(41:32),以此看,就神命定,是神令約瑟發這些夢了。

直到此時看,約瑟被人欺壓也是很被動的。除了是神令他發一些令人妒嫉的夢之外,雅各也是令他給眾兄弟恨他……

Boxing Day的安息聚會

咳了多天,早上看完醫生,好了一點。唯有休息……甚麼地方都不去。早前決定聖誕假期盡量少出外,少以慶祝名義來大吃大喝,少錦上添花的活動或聚集。呵呵!主像聽了祈禱,病也許是為要約束我的心吧!

今晚,本有四個聚會要出席:
  1. 亞居拉已婚弟兄團契
  2. 妥拉查經小組
  3. 林宅讀經
  4. Wendy的安息禮拜
最後我決定去了Wendy的安息禮拜。關於她的事,今天(26/12)的明報也有報導:



OT真荒謬 28歲女患癌去世 記下生命反思



【明報專訊】「OT真荒謬!」當超時工作(OT)已成為香港人工作文化的一部分,遇上普天同慶的日子,最令人抓狂的,莫過於要在工作中度過。自喻為「無膽匪女」的蔣慧莉(Wendy),兩年前患上肝癌,需切除膽臟



晚上聚會,應超過二百人出席。當中大家一起見證主恩,頌主大愛……在安息聚會內有一首歌,令我的心情激動,也得深深的安慰:

【主如明亮晨星】
詩集:美樂頌,143
1. 當我在黑暗痛苦絕望中,有一曙光明照在我心,
祂是那稱為奇妙的救主,捨棄天上榮華為我降生,
祂又為我被釘在十字架,情願受苦洗淨我的罪,
我要唱奇妙主哈利路亞,從今後永不會再絕望。

2. 救主耶穌基督被接升天,祂去原為我預備地方,
就必再來接我到祂父家,永遠與主同在到千萬年,
到那時再沒有痛苦悲傷,只有甜美快樂的笑容,
眾聖徒同集在明亮聖城,滿心歡頌讚美主大恩。

副歌:祂仁慈善良的愛,領我衝破狂風巨浪,主如一顆明亮的晨星,帶給我無限的希望。

創世記第三十三章(一):以掃原諒雅各

「雅各舉目觀看,見以掃來了,後頭跟著四百人,他就把孩子們分開交給利亞、拉結,和兩個使女,並且叫兩個使女和他們的孩子在前頭,利亞和他的孩子在後頭,拉結和約瑟在儘後頭。他自己在他們前頭過去,一連七次俯伏在地才就近他哥哥。」(v1-3)
在當時,甚至到雅各死,仍是未實現雅各爭回來的:「兩國在你腹內;兩族要從你身上出來。這族必強於那族;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25:23)

至少,在他們現有的家財,仍是可平分秋色。屬靈的應許和祝福,不是憑眼見,而是用信心。
「以掃跑來迎接他,將他抱住,又摟著他的頸項,與他親嘴,兩個人就哭了。以掃舉目看見婦人孩子,就說:這些和你同行的是誰呢?雅各說:這些孩子是神施恩給你的僕人的。於是兩個使女和他們的孩子前來下拜;利亞和他的孩子也前來下拜;隨後約瑟和拉結也前來下拜。以掃說:我所遇見的這些群畜是什麼意思呢?雅各說:是要在我主面前蒙恩的。」(v4-8)

雅各開始將禮物給以掃。看回32章,他的禮物是很多的。他一面祈禱依靠神,一面又自己盡力打算,用自己的方法討好以掃。
「母山羊二百隻,公山羊二十隻,母綿羊二百隻,公綿羊二十隻,奶崽子的駱駝三十隻─各帶著崽子,母牛四十隻,公牛十隻,母驢二十匹,驢駒十匹;」(32:14-15)

超過五百隻以上的動物,在曠野上行走,算是奇景,也絕不簡單。說到底就是要緩和以掃心中可能存有的怨恨。
「以掃說:兄弟啊,我的已經夠了,你的仍歸你吧!雅各說:不然,我若在你眼前蒙恩,就求你從我手裡收下這禮物;因為我見了你的面,如同見了神的面,並且你容納了我。求你收下我帶來給你的禮物;因為神恩待我,使我充足。雅各再三地求他,他才收下了。」(v9-11)

以掃像原諒雅各了,是甚麼原因?神的工作?禮物多?雅各的誠意?也對,但以掃的性格也有其關係。再看看以前以掃被騙時的表現,他是愛看眼前的事物,沒有思考,愛立即做一件事……(參:以掃的膚淺

「以掃說:我們可以起身前往,我在你前頭走。雅各對他說:我主知道孩子們年幼嬌嫩,牛羊也正在乳養的時候,若是催趕一天,群畜都必死了。求我主在僕人前頭走,我要量著在我面前群畜和孩子的力量慢慢地前行,直走到西珥我主那裡。以掃說:容我把跟隨我的人留幾個在你這裡。雅各說:何必呢?只要在我主眼前蒙恩就是了。」(v12-15)

故事的發展完全超出雅各所想的……

創世記第三十二章(二):兩隊(營)

「雅各仍舊行路,神的使者遇見他。雅各看見他們就說:這是神的軍兵,於是給那地方起名叫瑪哈念【就是二軍兵的意思】。」(v1-2)

不太肯定,雅各在此所看見的是那兩隊人:
  1. 兩隊或兩營都是指神的使者;
  2. 一隊是他自己的妻兒、僕婢,還有一隊是神的使者,通常這一隊是眼睛所看不見的。
瑪哈念的意思是「雙營地」。

「雅各就甚懼怕,而且愁煩,便把那與他同在的人口和羊群、牛群、駱駝分做兩隊,說:以掃若來擊殺這一隊,剩下的那一隊還可以逃避。」(v7-8)

又有兩隊人,不過是次一定沒有神在其中。不單如此,雅各是因懼怕而分兩隊。

「雅各說:耶和華─我祖亞伯拉罕的神,我父親以撒的神啊,你曾對我說:回你本地本族去,我要厚待你。你向僕人所施的一切慈愛和誠實,我一點也不配得;我先前只拿著我的杖過這約但河,如今我卻成了兩隊了。」(v9-10)

在祈禱中,仍是自己的兩隊,沒有神在其中。同時看雅各的祈禱,不一定發自真心,因他稱神仍未是自己的神。他祈禱,主因是怕對方兵力強大……

「求你救我脫離我哥哥以掃的手;因為我怕他來殺我,連妻子帶兒女一同殺了。你曾說:我必定厚待你,使你的後裔如同海邊的沙,多得不可勝數。當夜,雅各在那裡住宿,就從他所有的物中拿禮物要送給他哥哥以掃:」(v11-13)

我是我,神是神,雅各的祈禱跟神是沒有建立關係。

我們又如何?只要神的祝福,而祝福沒有神在其中?祈禱是跟神交易?跟神的關係比一切來得重要……

當然,在他屬靈生命成熟時,他的祈禱就不一樣:

「他就給約瑟祝福說:願我祖亞伯拉罕和我父以撒所事奉的神,就是一生牧養我直到今日的神, 救贖我脫離一切患難的那使者,賜福與這兩個童子。願他們歸在我的名下和我祖亞伯拉罕、我父以撒的名下。又願他們在世界中生養眾多。約瑟見他父親把右手按在以法蓮的頭上,就不喜悅,便提起他父親的手,要從以法蓮頭上挪到瑪拿西的頭上。」(48:16-17)

創世記第三十二章(一):使者

創世記第三十二章有一個詞出現三次,就是「使者」(原文碼<04397>):

「雅各仍舊行路,神的使者遇見他。」(v1)
「雅各打發人先往西珥地去,就是以東地,見他哥哥以掃,」(v3)
「所打發的人回到雅各那裡,說:我們到了你哥哥以掃那裡,他帶著四百人,正迎著你來。」(v6)

"And Jacob went on his way, and the angels of God met him."
"And Jacob sent messengers before him to Esau his brother unto the land of Seir, the country of Edom."
"And the messengers returned to Jacob, saying, We came to thy brother Esau, and also he cometh to meet thee, and four hundred men with him. "

第一節雖可說是天使,之後第三及六節如翻作天使,都可很多問題出來了。使者有一個翻譯的英文是messengers,解作「傳遞信息的」也許更貼切。

其實雅各一生都出現很多「使者」。

「雅各出了別是巴,向哈蘭走去;到了一個地方,因為太陽落了,就在那裡住宿,便拾起那地方的一塊石頭枕在頭下,在那裡躺臥睡了,夢見一個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頭頂著天,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來。耶和華站在梯子以上【或作站在他旁邊】,說:我是耶和華─你祖亞伯拉罕的神,也是以撒的神;我要將你現在所躺臥之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創世記28:10-13)

「神的使者在那夢中呼叫我說:雅各。我說:我在這裡。他說:你舉目觀看,跳母羊的公羊都是有紋的、有點的、有花斑的;凡拉班向你所做的,我都看見了。我是伯特利的神;你在那裡用油澆過柱子,向我許過願。現今你起來,離開這地,回你本地去吧!」(創世記31:11-13)

使者就是「傳遞神說話的」天使。



其實我們也像雅各一樣,有很多人會提醒我們,甚神的心意或神的話跟我們說,我們只是不在意罷了。有弟兄姊妹常說:「我聽不到神的聲音/說話?」其實不是神沒有說話,而是我們不去聽,不去留心聽而已。

神在多方向我們說話,我們要慎思明辨,甚至可能有不信者對我們有提醒的話,不要馬上就以為可以當耳邊風、不屑一顧。凡事查驗再說!「凡事察驗,善美的要持守,各樣的惡事要禁戒不做。」(帖撒羅尼迦前書5:21-22)

延伸閱讀:四個啟示、一個默示

K歌與Official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K歌的意義是:「K歌是指香港樂壇一些專門為卡拉OK而創作的歌曲。這些歌曲一般旋律慢,較為簡單易唱,音域亦遷就一般人的水平,不會太高或太低。歌詞多以愛情為題,尤其以失戀苦情歌的流行曲為主,為歌唱者提供發洩機會。副歌部分會有很多重覆的地方,讓一般歌唱者更易記住歌詞。」

有姊妹翻譯Officially:「這個詞有點難譯,也許譯作『在正式場合』、『在辦公事的場合』。祈克果用這個比喻來抨擊當時的丹麥國家教會。」

上月在家吃飯,和太太一起飯前祈禱,祈禱後太太跟我說:「你的祈禱忽然好感性。」我的回應是:「祈禱不可以Official,尤其飯前祈禱最容易犯上……」

official worship?, Official speaking?, official living?...

太多了,說到底不就是僵化、不誠懇、公式化,看來可以滲入生活的許多層面,甚至所有層面。

K歌的意義同出一轍。K歌就是為發洩,唱到如何動聽也沒有用,因為沒有「心」。甚至唱到米高峰都會因我動容,那又如何?因為只是K歌,只為發洩,只是唸口簧而已……沒有「心」。

近日在新聞上,聽到最Official的回應,最有K歌feel的就是:醫管局的高層。看到肥醫生的文章,更是傷感。

題目:痛罪性之劣頑 悲人性之泯滅
作者:肥醫生

我內心非常之悲痛,心如刀割。

法律上我們可能沒有做錯,程序上我們可能沒有做錯,醫學上我們可能沒有做錯,技術上我們可能沒有做錯;可是在良知上,我們的確錯了。

無疑,以「Out-Of-Hospital Arrest」來說,病人能於兩分鐘內接受急救,已經是非常的理想。可是,市民大眾,以及我自己所關心,不是病人幾多分鐘內接受到去顫治療,也不是關注事故地點與醫院範圍相隔多少米;我相信,引起全港市民激動情緒的,不是這些醫學細節,而是從詢問處文員以至醫院高層領導那份「無心」。

「無心」,不是指無心之失的「無心」,更加不是指「唔覺意」,而是「HEART-LESS」,從上而下,由左至由,整個架構是多麼的官僚,多麼的冷酷,多麼的無情。(瀏覽全文


不說別人,只問自己:我的屬靈生活如何?跟外人交往有沒有Official,跟交的相交又如何?唱詩歌是否用唱K歌的心態?……太多問題要反問自己了。

唸口簧容易,用心做一件事就困難。唱詩歌、祈禱、崇拜聚會、服事……甚至是飯前祈禱、交通分享……

原來沒有「心」,我們知道其差劣比「聽醫管局的高層的回應」更討厭。

參考文章:祈克果最後一本書:批評 officially 弄虛作假痛罪性之劣頑 悲人性之泯滅[Video]明愛醫院見死不救! 睇完真係好很憤怒!

路加福音第二章(一):字字珠璣的老西面

年老的西面,在聖殿中見到主,說了幾句預言。後人看,句句準得無比,真接又易明。

路加福音2:28-35
「住在耶路撒冷的西面在聖殿中說的話:『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話,釋放僕人安然去世;因為我的眼睛已經看見你的救恩─就是你在萬民面前所預備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榮耀。』約瑟和馬利亞聽完,他如此論耶穌的話就希奇。西面給他們祝福,又對孩子的母親馬利亞說:『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許多人興起;又要作毀謗的話柄,叫許多人心裡的意念顯露出來;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和合本》

「西面就把孩子接到手臂中、祝頌上帝說:『主宰阿,照你應許的話、如今你釋放你奴僕安然而去了;因為我已親眼看到你的拯救,就是你所豫備在萬族之民面前、對外國人做啟示的光、又做你民以色列之榮耀的。』孩子的父親和母親、對所說關於他的事、正希奇的時候、西面就給他們祝福,對孩子的母親馬利亞說:『看吧,這孩子被設立、必使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許多人復起,也必做辯論的對象,將許多人心裡的意念揭露出來;就是你自己的心、刀劍也要扎透。』」《呂振中》

西面第一句的說話:
「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話,釋放僕人安然去世;因為我的眼睛已經看見你的救恩─就是你在萬民面前所預備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榮耀。」(v33)

約瑟和馬利亞聽完,感到很希奇。KJV v33: "And Joseph and his mother marvelled at those things which were spoken of him."

KJV用的字是marvelled,其他英文版本:surprise、wonder、amazed。我想此句想說明,老西面的第一句說話,是出乎約瑟夫婦意料之外。

為甚麼?老西面說的話,天使也有跟他們說。我想先是對馬利亞說的:「天使對他說:馬利亞,不要怕!你在神面前已經蒙恩了。你要懷孕生子,可以給他起名叫耶穌。他要為大,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主神要把他祖大衛的位給他。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遠;他的國也沒有窮盡。」(路加福音1:30-33)

天使後對約瑟說的「他丈夫約瑟是個義人,不願意明明的羞辱他,想要暗暗的把他休了。正思念這事的時候,有主的使者向他夢中顯現,說: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只管娶過你的妻子馬利亞來,因他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他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馬太福音1:19-21)

其實老西面說了一句說話,真的令他們夫婦二人措手不及:「就是你在萬民面前所預備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榮耀。」(路加福音2:31-32)

有兩點是當時他們二人很想不通的,主是為「萬民」所預備?耶穌,不是要坐大衛的位嗎?不是專為自己的百姓離開苦難嗎?

最想不通就是西面是說耶穌會先救外邦人,才後以色列人……我們曾讀保羅的羅馬書,當然知道
「弟兄們,我不願意你們不知道這奧祕(恐怕你們自以為聰明),就是以色列人有幾分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經上所記:必有一位救主從錫安出來,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惡;」(羅馬書11:25)

西面比保羅更看通神的計劃和安排……之後他的另一句說話是對馬利亞說:「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許多人興起;又要作毀謗的話柄,叫許多人心裡的意念顯露出來;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v34-35)

看完此句,我想先問,約瑟真的在主耶穌上十字架前已死了?

第二,馬利亞或約瑟之前在夢中或異象中說耶穌的情況都是正面的,如:做王、來拯救……只有老西面唱反調,說耶穌會令人跌倒,又會被人毀謗、又會令人不安(許多人心裡的意念顯露出來)……

你現在回頭看西面所說的兩句話,真的字字珠璣,擲地有聲!他看透全本舊約,知道神的安排……我們願意像西面一樣,努力在主的話語上,一出口,就可將神的心意說出來嗎?

真的是「普天同慶」?看完聖經才說!

接近聖誕節,不論是否支持過聖誕節與否,都應重溫聖經紀載第一次聖誕節的情節。再看,再想,一定有不一樣的看見!

神的兒子降世為人,有多少人知道?有多少人因祂的降臨而高興?又有多少人因祂的降臨而驚懼?

高興神兒子降臨的,連手指和腳趾加起來可數出:
  1. 住在加利利的拿撒勒內的童貞女馬利亞,聖經如何形容她:蒙大恩的女子;尊主為大;神和她同在。
  2. 大衛的子孫,木匠約瑟,聖經如何形容他:約瑟是個義人。
  3. 一家三口的:祭司撒迦利亞(祈禱,曾被聖靈充滿說預言)、以利沙伯(曾被聖靈充滿)、比主耶穌大幾個月的施洗約翰(義人,主的開路先鋒,在曠野傳道)。
  4. 住在耶路撒冷的西面(又公義又虔誠,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來到,又有聖靈在他身上。 )
  5. 寡居女先知亞拿(年老,不離開聖殿,禁食祈求,晝夜事奉神)。
  6. 有在伯利恆野地,卑微貧賤,要在夜間看羊的幾個牧羊人(「夜間按著更次看守羊群」(路加福音2:8),盡忠職守吧!)
  7. 幾個遠道從東方異教世界而來的哲士(和合本翻譯:博士,原文碼:<3097>),他們切望找尋猶太人的新生王,特來拜祂。
此外,再沒有了!加起來,不足二十人。是否「普天同慶」?你知我知……以上不足二十位的仁兄,他們有一個共通點,是個義人,渴慕神的人。

為何此二十人當中,看不見在聖殿服事的祭司?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馬太福音5:8),他們清心嗎?我們不得不說他們是清心的人!

我們再看,因神兒子的降臨而驚懼的人又有多少?

「希律王聽見了,就心裡不安;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馬太福音2:3)

算記來,人數肯定比二十人多出很多倍。幾乎等於全個耶路撒冷城的居民,至少成千上萬。

再想下去,主基督第二次解臨的時又會如何?是否跟第一次一樣,沒有多少人會真正歡迎祂的降臨。主基督第二次來,是要審判人的罪惡。

我可會是那二十人中的一份子嗎?我是清心的人嗎?我可以看見神嗎?

主基督是丈夫學習的目標!

在一生人的道路中,有兩件一定邊學邊做,沒有先修班,沒有畢業後才去作。最多只有從旁觀察,到實戰時才可將錯誤減小。那就是作丈夫和妻子,父親和母親。

上一篇文章說到「愛」和「與另一半相處」,之後就想起,我們沒有可能是婚後才學習與另一半相處,一定是先在婚前學習相處,至少大家也要知道大家的長短處……

是次文章分享丈夫愛妻子,聖經有教導:

「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他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教會怎樣順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樣凡事順服丈夫。

「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丈夫也當照樣愛妻子,如同愛自己的身子;愛妻子便是愛自己了。從來沒有人恨惡自己的身子,總是保養顧惜,正像基督待教會一樣,因我們是他身上的肢體(有古卷在此有:就是他的骨他的肉)。為這個緣故,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這是極大的奧祕,但我是指著基督和教會說的。然而,你們各人都當愛妻子,如同愛自己一樣。妻子也當敬重他的丈夫。」(以弗所書5:22-23)

經文多次出現「如」,丈夫「如」基督,妻子「如」教會。

如果我們自己說愛神愛基督,卻跟女朋友或枕邊的太太有距離,那就是表明我們不明白甚麼是加略山的愛……

我們的愛是捨己的愛,也是對己如對人的愛。從沒有佔用,只會等其方情願地作。沒有勉強,只有甘心。

神的愛就是如此,聖經很多地方都有教導。我可以嗎?尤其男生的,更有模倣的對象,就是主基督……


我們不可學老亞當:「你必戀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轄你。」(創世記3:16),更何況,此句是神跟女人說的。

不可在結婚後才去學習的學問

當有年輕人(其實我都是年輕人!)問我甚麼是愛時,我會想起:

「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約翰壹書3:16)

原來愛是要「捨」的。有失才有得,有「捨」才有愛……當你正用真正的愛去愛對方,即表示你正捨棄一些屬於你的。
  • 主為要愛我們,祂選擇了捨命;
  • 我們真正愛主,我是會選擇捨去全部來跟從祂;
  • 我們真心愛弟兄姊妹,我會選擇放下自己的面子、尊嚴、喜惡嗎?
愛,是在自己消失的時候相應增加。
愛,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

「愛是經得起折磨的耐心;愛是尋求一條建設性的道路。愛是不佔有,愛不急急要給人一種印象;也不是自吹自擂自己的重要。愛是待人接物總是溫溫和和的,並不追求一己的益處;愛是不絮絮叨叨地陳述別人對不起我。相反地,只要真理伸張,就與正直人一同快樂。愛是不知道容忍的限度,對人總不失掉信心,希望也不致減退;愛最耐久;事實上當一切都失敗了,愛還是屹立常存。」(哥林多前書13:4-8)《J B PHILLIPS 腓立斯版本》

想了一整天的文章,已近尾聲。我是否太諸事?我是否太心急?用一篇的blog可改變嗎?相愛容易,相處太難,真正的學問在於後者。今天不去學習此太難的學問,難道結婚後嗎?

從「公平」開始思考聖誕節

去年聖誕,轉載了一篇文章「基督徒應否慶祝聖誕節?」在此blog上。立場如何?一看就知道!

不過我在今年有一節對我有好重要影響的經文,對聖誕節又有另外一些體會。先說此節對我很重要的經文:

「兩樣的法碼,兩樣的升斗,都為耶和華所憎惡。」(箴言20:10)

我們凡要要公平!

對這些節日也是如此。中國傳統的重要節慶「新年」,大家又過不過?我不過由異教起源的聖誕節但我又過具有強烈異教風俗的新年嗎?不公平吧!

可參考:「春節的起源幾種說法

大家應該都會同意,不管是哪種新年起源的學說,幾乎都和異教風俗脫不了關係。那麼,基督徒可以過新年嗎?事實上,我還要提醒大家,現今的新年,其異教觀念雖然沒過去強烈,但還存留不少。

我們凡要要公平!

那麼我們應如何?如你堅持反對在現今過聖誕節的理由,我覺得沒有問題,這是你的屬靈學習,不過你要公平呀!一方面反對過聖誕節,一方面又非常支持新年就不好了。

以上的思考,是我從箴言20:10想起的。

現今的我其實不反對又不贊成!(騎牆派掌門人,呵呵!)

在聖誕節假期多傳福音、舉辦佈道會、派單張、用交換禮物的時間和費用去做一些雪中送炭,幫助弱勢社群的行動或捐獻,不作大吃大喝,我覺已很有意義和心滿意足了。

我尊重不過聖誕節弟兄姊妹的自由,如我也尊重過聖誕節弟兄姊妹的自由。同時有弟兄常提醒我們,有很多事都是屬於相對的領域,而不是絕對性的真理。

過聖誕節,很好;不過聖誕節,也很好。過聖誕節的,並沒有罪;不過聖誕節的,也沒有比較神聖。立場一致!

過與不過都可以,只要為主過與不過即可。

「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只是各人心裡要意見堅定。守日的人是為主守的;吃的人是為主吃的,因他感謝神;不吃的人是為主不吃的,也感謝神。」(羅馬書14:5-6)

「你有信心,就當在神面前守著。人在自己以為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責,就有福了。若有疑心而吃的,就必有罪,因為他吃不是出於信心。凡不出於信心的都是罪。」(羅馬書14:22-23)

神啊,你名何等廣大泱漭!

晚上祈禱會聽到此詩歌,很特別!想起今早在公司將決定已久的行動付諸實行……

「……我的神阿,你在已過路上,
曾用愛的神蹟多方眷顧;……」




"神阿,你名何等廣大泱漭!" mp3

一 『神阿,你名何等廣大泱漭!我今投身其中,心頂安然;
   有你夠了,無論日有多長;有你夠了,無論夜有多暗。』

二 『有你夠了,無論事多紛繁;有你夠了,無論境多寂寞;
   有你,我就已經能夠盡歡,有你,我就已經能夠唱歌。』

三 『你是我神!全有!全足!全豐!你能為我創造我所缺乏;
   有你自己,在我回家途中,無論有何需要,都必無差。』

四 『我的神阿,你在已過路上,曾用愛的神基多方眷顧;
   故我敢再投入你的胸膛,因信心安,讚美你的道路。』

這首詩歌是帶領倪弟兄在屬靈上,有許多豐富經歷的和受恩姊妹所寫;

和受恩姊妹是英國人,生在主後1866年,在她24歲時,聽到了戴德生的呼召要到遙遠的中國傳福音,她就接受了主的呼召。五年之後,在宣教士差會的派遣下,與其他幾十位傳教士一同來到中國。

因為她的服事很有主的祝福,遭到少數人的嫉妒,捏造罪狀指控她。在她受到差會調查的期間,她覺得『若是拇指與小指爭論,受到傷害的總是頭,因此她需要離開她所服事的地方』

在那段時間裏,和受恩姊妹不斷學習安靜在十字架的陰影裏,她寧可受到誤會也不願意為自己辯解。就這樣的過了幾年的時間。

後來,有一位傳教士同仁將事實真相揭發出來,和受恩姊妹的冤案才得到澄清的機會。她在這段時間一直服在神主宰的手中,也認識了一位在真理上很有追求並啟示的弟兄,叫潘湯,幫助姊妹認識宗派的錯誤,也明白聖經的預言和得勝的真理。

和受恩姊妹並沒有因為這件不愉快的事打消她對中國的負擔。她接受主的帶領,於1909年,與她的姪女一起回到中國,這次卻不受差會的差派,而是順從那在她靈裏,膏油塗抹的帶領。在財物上,她不靠任何差會的支助,凡事都仰望主作她的好牧人,作她的一切供應。她來到福州外港,叫白牙潭的地方,租了一處民宅,單單為主在中國的行動禱告。

有十年的時間,日子就是一天一天,平平淡淡的過去,她的青春與歲月也一天一天的消逝,那個時候,當她要與親友互通音訊,只有藉著寫信,而且信件的一來一往,通常都要半年以上的時間,她所有的就是聖經與不多的屬靈書刊。對於一個在異鄉作客的單身姊妹,在人看來,和受恩姊妹的確是非常的寂寞,有時她的日子就像水滴一樣,慢慢的、緩緩流過。異鄉的黑夜在沒有親友同伴圍繞之下,更是令人感到黯淡寂寞。

但是從這首姊妹所寫的詩歌,我們看見她一直與主有親密的交通,經歷到一個平常人所沒有經歷到的甜蜜光景。

『神阿,你名何等廣大泱漭!我今投身其中,心頂安然;
 有你夠了,無論日有多長;有你夠了,無論夜有多暗。』

『有你夠了,無論事多紛繁;有你夠了,無論境多寂寞;
 有你,我就已經能夠盡歡,有你,我就已經能夠唱歌。』

就是在這種寂寞、無聊、平淡的日子,和受恩姊妹經歷到了這位全有、全足、全豐的神。祂豐富的名,祂寶貴的名對於我們姊妹,是何等的廣大泱漭,就像一處看不到邊界,水氣瀰漫的大湖那樣,延展無盡、無邊、無涯。再怎麼寂寞,再怎麼黯淡,只要能夠投身在神那『全有、全足、全豐』的名裏,就叫我們心中安然自在。有神與我們同在,夠了,夠了,頂夠了,我們不需要別的安慰,消遣,娛樂。主的自己就是我們最美好的享受。即使環境上有許多的事物叫我們煩心,叫我們忙亂,但是有主就夠了。不論我們的環境是有多麼的寂寞無聊,有主就夠了。

在和受恩姊妹所作的英文詩歌中,只有三節。倪弟兄在繙譯這首詩歌時,將詩歌的意境繙得更透徹,更細緻,因此中文的詩歌就有了四節,也叫我們華語弟兄姊妹能多享受一點。

現在我們一同來看第三節與第四節:

『你是我神!全有!全足!全豐!你能為我創造我所缺乏;
 有你自己,在我回家途中,無論有何需要,都必無差。』

『我的神阿,你在已過路上,曾用愛的神基多方眷顧;
 故我敢再投入你的胸膛,因信心安,讚美你的道路。』

在第三節,和受恩姊妹特別題到神的名字是那『全有、全足、全豐』的一位。

耶和華神在創世記17章,在亞伯拉罕自作主張,從夏甲生了以實瑪利之後,神不高興,足足等了十三年,沒有跟亞伯拉罕說話。當耶和華神再次向亞伯拉罕說話時,就啟示出神這個很特別的名字,中文繙成『全能的神』。

這個字的希伯來原文是『El Shaddai』,意思是『有乳房的大能者』。神自己向亞伯拉罕啟示祂的名字叫『有乳房的大能者』,就是要那自作主張,用自己天然能力,想要幫神產生出一個後裔的亞伯拉罕知道,他不過是一個剛生的嬰孩,什麼也不能作,他所最需要的就是像嬰孩一樣,躺在母親的懷中,享受母親乳房帶給他奶水、溫暖、安全、保護,一切一切,神都會為他豫備做好,完全不需要他作任何事。

和受恩姊妹經歷到了這位『全有、全足、全豐』的神,祂有這麼一個特別的名字,神自己作了作詩者的一切供應與享受。

前面兩節是在心情,境遇方面,有神自己就夠了,就能叫我們喜樂歌唱。從第三節起,在一切供應上,這位『全有、全足、全豐』的神也從來不誤事,從來不讓姊妹為難,需要在神之外另外去依靠別的源頭。

有一次,和受恩姊妹的錢用光了,但是又有幾筆款項必須付出,怎麼辦呢?這時,有一個不信耶穌是神的新神學派人士來了,還拿了一筆錢來救濟她,這個人一面給時,還一面勸姊妹不要太迷信,說她一個孤獨的外國女子在人生地不熟的中國,不能只憑信心過日子。和受恩姊妹聽了這句話,雖然她面臨一個很急迫的需要,但是她不能讓這個人來褻瀆她所相信的活神,就一點不猶豫的拒絕了這筆錢。

感謝主!我們這位『全有、全足、全豐』的神一點不誤事,第二天,有一筆金額很大的錢從英國一位非常愛主的潘湯弟兄那裏電匯來了,正好趕上姊妹的需要,並且綽綽有餘。後來,和受恩姊妹寫信問潘湯弟兄,問他為什麼要匯這筆錢給她。潘湯弟兄回答說,當他在禱告時,主給他感覺要匯這筆錢給她。

弟兄姊妹,兩個在地上的聖徒,一個有迫切的需要,另一個有供給的恩典,惟有當他們與神相聯結,這位『全有、全足、全豐』的神才能行神蹟,能及時的供應祂的兒女,不叫她有缺乏。神用愛的神蹟,多方多次的,在和姊妹的一生道路上眷顧她,照顧她。因為這位『全有、全足、全豐』的神有這樣不誤事的良好記錄,所以和姊妹就能,也就敢投身在主的信實胸膛上,並且還要一再地讚美神為我們所安排的道路。

聖徒成全詩歌賞析
Copyright © Living Stream Ministry, Anaheim, California.

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

在弟兄姊妹中間,人人都有難處。如沒有,可能沒有說出來吧!有難處,有人選擇不聚會……服事的人應如何關心和回應……重要的是,有難處的人太多,去服事(關顧)的人數不多……

不如用五餅二魚的故事來找出路,因情境太相似了:

「這事以後,耶穌渡過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亞海。有許多人因為看見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蹟,就跟隨他。耶穌上了山,和門徒一同坐在那裡。那時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耶穌舉目看見許多人來,就對腓力說:我們從哪裡買餅叫這些人吃呢?他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腓力回答說: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叫他們各人吃一點也是不夠的。有一個門徒,就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對耶穌說:在這裡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什麼呢?耶穌說:你們叫眾人坐下。原來那地方的草多,眾人就坐下,數目約有五千。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分給那坐著的人;分魚也是這樣,都隨著他們所要的。他們吃飽了,耶穌對門徒說: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糟蹋的。他們便將那五個大麥餅的零碎,就是眾人吃了剩下的,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約翰福音6:1-15)

主將一些關顧的放在門徒中間,主試驗腓力一樣。正如當主將一些服事的對象放在我們中間,我們就會想很多方法來去完成,腓力也很實際,他說沒有足夠的錢,不行……

我們不就是跟腓力一樣,將著眼點放在看得見的事物上嗎?當時腓力的著眼點在於錢,我們又如何?人人不同……甚麼XX事工、YY小組、ZZ計劃,為的就是要來完成主給我們要關顧別人的心。連祈禱都沒有,我想失敗是應該的。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安德烈又如何?他也是沒有多大的信心來找主,他只知有一個小朋友有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就跟主說出情況。

我們又有否像安德烈,有否將看見或聽見的交給主!安德烈明知分給這許多人的餅和魚沒有作為,但他仍是跟主說。

主又如何回應安德烈?主沒有直接回應安德烈,只叫門徒們叫聽眾先坐下。門徒們或主自己之後是有安排的:有一百一排的,有五十一排的。(馬可福音6:40、路加福音9:14)

有時我們太屬靈,主將一些服事意念放在我們中間,之後也有祈禱。但之後像洗手不幹,甚麼事都不理會,等主工作……不過我看完此故事,是有安排的。我常說:我們是否太屬靈,太屬靈的表現就是甚麼事都不幹?

之後,主耶穌拿起餅來,親手祝謝並擘開,遞給門徒,擺在眾人面前。(路加福音9:16)當然沒有主自己親手的工作,一切的服事都是無聊,說的都是廢話。



我們甚麼都沒有,只有弟兄姊妹。困難令人遠離,不難理解,但我們有沒有失去所盼望的嗎?我們仍是有希望的!只有願主親自工作才行。我們也要配合主的工作,坐著只會讓機會流走。

哪我們如何才好?不就是先做好自己,多信靠主,多學習主的話,多順服聖靈恩膏的教訓。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馬太福音9:35-38)

主基督在天上打呵欠?

我聚會的地方叫擘餅聚會;我知其他的叫聖餐聚會。

我聚會的地方在擘餅聚會時可讓弟兄姊妹「按聖靈帶領」自由的點詩歌,開口祈禱來多謝主基督,父神的恩惠;
我知其他聚會的地方在聖餐聚會時,只有牧師才可開口祈禱,按程序唱詩歌來多謝主基督,父神的恩惠。參加者只有默禱。

甚麼「方式」也好,此聚會的目的是表達及說明整個基督信仰是甚麼。同時,哪「方式」好?不知道,聖經也沒有寫。因聖經只希望我們留意他有寫出來的。

哥林多前書11:23-30
「我當日傳給你們的,原是從主領受的,就是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有古卷:擘開)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所以,無論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餅,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人應當自己省察,然後吃這餅、喝這杯。因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因此,在你們中間有好些軟弱的與患病的,死(原文是睡)的也不少。」《和合本》

「我當日從主領受、又傳給你們的、是:主耶穌在被送官的那一夜拿著餅,祝謝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是為了你們而舍的;你們要這樣行,來記念我。」吃了餅以後,拿杯也照樣子;他說:「這杯是新的約,用我的血立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總要這樣行,來記念我。」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的時候,總是傳揚主的死,直到他來。所以無論何人,不配地吃主的餅,喝主的杯,就該擔受辜負主身主血的罪責。人須要察驗自己,然後吃餅喝杯。吃喝的人若不分辨這身體是甚麼,就是吃喝了自受的定罪。故此你們中間有許多軟弱的、患病的;長眠了的也有好些。」《呂振中》

如果有機會在擘餅聚會讀此段經文,我一定要讀《呂振中》譯本。因翻出來又令人(至少我)有另一翻味道和領會……

昨天的擘餅聚會,前後只有三個弟兄開口祈禱,唱詩歌時間比祈禱時間多。開口祈禱多謝主的恩典,真的那麼困難嗎?我沒有否定詩歌在擘餅聚會中的價值,只是不明白……

教會聚會都是叫我們得益和享受,除了擘餅聚會,因它是給主和父神享受的。

遲到的不說,因說到「口臭」。但我們出席的是否為了「守」一個聚會,當它只是一個禮儀而已嗎?

「守」成「延壽積福」的「法事」?
「守」成木無表情的「聖禮」?
「守」成聊備一格的「儀文」?
「守」成空洞無物的「記念」?

主基督有在享受嗎?我怕我們在賣力的祈禱和唱詩歌時,祂在天上聽著的同時,正在打呵欠……

忽然覺得我們是否正在步哥林多教會的後塵?哥林多教會在擘餅聚會時的態度主要不夠認真和嚴謹……

願主堅立關顧服事

為了實踐少去錦上添花,多去雪中送炭,今天立定心志,去了教會探望聚會。上次參加,至少是四個月之前了……

今天本有兩個慶祝會要去,但當祈禱中想起一些肢體的面孔,想起之前的心願,我只有求主不要叫我想來想去,要立定心志去行。另當在我入探望組之前,太太的來電,令我有一點憂心,因我怕她熱情的邀約……(我常戲言她是魔鬼,引誘我去街不聚會……我只不過是亞當的真後裔(「賴人」)而已!)當然也想起早前的分享,多關心人,自己的抗罪能力也高起來!

是次,我和Y婆婆一起配搭。我雖在某些地方不大同意她的態度,但在探望和關心弟兄姊妹上,她是出全力的。Y婆婆已75歲了,她說要由北角去關顧九龍灣C肢體,我立即應承跟她配搭。除了因為我比較熟路九龍路段,也因之前曾去過探望九龍灣C肢體之外,同時主要因為Y婆婆的熱情。

可惜,去到九龍灣C肢體,她的身體和精神比我在半年前見到她為差。她也78歲了……她的精神也亂,我們為她祈禱,她只懂大聲傻笑……她的家只有她和一名女外僱。

錢,真能解決問題嗎?兒子真的可單用錢來照顧母親嗎?錢的地位真的如此高嗎?看見九龍灣C肢體,無言……

家訪完畢,陪Y婆婆找巴士站直到她一人上車。在巴士站聊了很久,在談話內容發現Y婆婆的問題是有原因……

願主堅立關顧服事!「願主─我們神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願你堅立我們手所做的工;我們手所做的工,願你堅立。」(詩篇90:17)



我也正式立定意向推卻了一些聖誕節前夕的大吃大喝。願我能!但兩家人的冬至飯,台灣人的來訪,已是必定要出席的。其實對身體健康也有影響,尤其我這個肥人!「人心多有計謀;惟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箴言19:21)

延伸閱讀:創世記第四章(一):從該隱看關顧服事甚麼是神要我做的事?

講就天下無敵……(若沒有聖靈同在)

當人說一千幾百萬句的聖經真理,若沒有聖靈的同行,一切都變為廢話。

改變人心的是神,所以我們如何苦口婆心地跟關心對方都沒有用。因為只有神才可令人回轉歸向祂。



近日,喜見不同聚會地方,一些弟兄姊妹改變,再一次令我想起,我的祈禱生活有沒有跟我的所謂的服事,有沒有成為正比……關心灰心、遠離的弟兄姊妹也是服事一種,但嘴唇上的服事總比一切來得容易。如何轉化?祈禱!

兒童主日學詩歌也有:

多禱告,多有能力;
少禱告,少有能力;
不禱告,沒有能力。

我記得某年的一月一日我立下志願,凡參加任何服事交通(開會),若不參加當周的教會祈禱會,我一定不會出席或參與該次服事交通(開會)。

可惜,沒有實行幾(三)個月,就失敗了。沒有去教會祈禱會,仍是在開會時口沫橫飛……工作是逼人,但有沒有心,天知自己知!

約翰壹書3:18
「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和合本》
「小子們,我們愛人、別只用話語了,也別只用舌頭了,卻要用行為和真實。」《呂振中》
"My little children, let us not love in word, neither in tongue; but in deed and in truth."《KJV》
Dear children, let us stop just saying we love each other; let us really show it by our actions.《NLT》

我總相信「行為」也可說是「祈禱的行動」……祈禱,就是願與神同行,接受神的引領,不就是與神同工。

中文:行為;英文多是:in deed;原文碼是<2041>,而<2041>原文碼有一解釋好特別,大家可參考:an act, deed, thing done: the idea of working is emphasised in opp. to that which is less than work



當然,我們是不需要「雅各式交易型的祈禱」



「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你們清晨早起,夜晚安歇,吃勞碌得來的飯,本是枉然;惟有耶和華所親愛的,必叫他安然睡覺。」(詩篇127:1-2)

甚麼是神要我做的事?

近兩天,心思有一點混亂。上一次如此的情況是兩年前,外婆的離去……死亡如此真實。

今次比較cyber一點。跟Wendy見面接觸沒有三次,加起來沒有八小時,但感覺很近,因為她將與病的對抗的經過全放上她的blog上。用文字交流,不,是單向,她用她的文字來感化我的心靈。

前天,她離開了……死亡如此真實。

不單是死亡如此真實,工作也是如此真實。當工作前路不知方向,方向也是濛濛時,真的又驚又怕。近日寫的blog文內容都是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我又真是很佩服他們,信心偉人真是當之無愧。相對於我對主的信心,我只是一條可憐蟲。

死亡、工作是如此真實之外,其實每件事都是如此真實!正如esther姊妹說:

「看見死亡的威脅,我感到,不要再生閒氣,不要再寵壞自己,不要再做無聊的事,少去錦上添花,多去雪中送炭,life is infinitely earnest,應該做神要我做的事。If not now, then when?……不要生閒氣,不要再虛應故事,不要再浪費時間、白佔土地,不要再為小事自憐埋怨,不要再掩藏心裏的東西。」

我可以嗎?看見弟兄姊妹的情況,再看看自己,可能一起沉醉在此光景,不「標奇立異」,真的會舒服一點嗎?

但又未必,因為至少自己的良心又過不去……

「其實,自創世記第四章開始,聖經就揭示了一個鐵一般的事實--真正屬於上帝的群體,或真正為上帝所揀選的群體,從來都是「少數派」,從來都不會是「這個世界」裡的甚麼「主流」。他們是飄泊在人間的一個「小群」,在一個「不友善」的世界裡一面默默生存著,一面忍耐地盼望著那一個他們終於會成為「主流」的新天新地。(天國是他們的!)」--譚弟兄

有一點辛苦,但先做好基督徒本份才是我首要堅持的,不是嗎?這才是神要我做的事!「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神要我們的是內心,不是外表……有神所要內心的素質,就有天國了!以下詩歌正好代表此刻的心聲:
  1. 我若稍為偏離正路,我要立刻舒服;但我記念我主基督,如何忠心受苦。
  2. 我今已經遺棄世界,所有關係都解;雖然道路越走越窄,但我在此是客。




分享完,像在工作上有答案似的……

創世記第卅一章(一):暗地裡的事

「雅各聽見拉班的兒子們有話說:雅各把我們父親所有的都奪了去,並藉著我們父親的,得了這一切的榮耀【或作財】。雅各見拉班的氣色向他不如從前了。耶和華對雅各說:你要回你祖、你父之地,到你親族那裡去,我必與你同在。雅各就打發人,叫拉結和利亞到田野羊群那裡來,對他們說:我看你們父親的氣色向我不如從前了;但我父親的神向來與我同在。」(31:1-5)

雅各的改變越來越明顥,他不再依靠自己了。

You can feel witness God's presence on your life when you obey (Shema) to the word of God!



「拉班追上雅各。雅各在山上支搭帳棚;拉班和他的眾弟兄也在基列山上支搭帳棚。拉班對雅各說:你做的是什麼事呢?你背著我偷走了,又把我的女兒們帶了去,如同用刀劍擄去的一般。你為什麼暗暗地逃跑,偷著走,並不告訴我,叫我可以歡樂、唱歌、擊鼓、彈琴的送你回去?又不容我與外孫和女兒親嘴?你所行的真是愚昧!我手中原有能力害你,只是你父親的神昨夜對我說:你要小心,不可與雅各說好說歹。現在你雖然想你父家,不得不去,為什麼又偷了我的神像呢?雅各回答拉班說:恐怕你把你的女兒從我奪去,所以我逃跑。至於你的神像,你在誰那裡搜出來,就不容誰存活。當著我們的眾弟兄,你認一認,在我這裡有什麼東西是你的,就拿去。原來雅各不知道拉結偷了那些神像。」(31:25-32)

雅各,不知者不罪;拉結,當場沒有被識破……

在31章,<01589>共出現了七次。其意思都是:偷竊、偷走、拿走。(v19、v20、v26、v27、v30、v32、v39)

偷,即是背著人家做一些事,令人受損失。暗地裡的事,神必然知道,神更會有懲罰。就算沒有人與我們一起,我們也要生活得像神在我們面前。這正是有神同在的表現。

雅各知道人在做,神在看:「若不是我父親以撒所敬畏的神,就是亞伯拉罕的神與我同在,你如今必定打發我空手而去。神看見我的苦情和我的勞碌,就在昨夜責備你。」(v42)

雅各努力工作,他也知神與他同在。他用二十年的時間在拉班家工作,他對得起拉班和神。

「拉班說:今日這石堆作你我中間的證據。因此這地方名叫迦累得,又叫米斯巴,意思說:我們彼此離別以後,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鑒察。你若苦待我的女兒,又在我的女兒以外另娶妻,雖沒有人知道,卻有神在你我中間作見證。」(v48-50)

神是在我們中間鑒察著。



雅各的生命:

以前--雅各認為生命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
今天--神在雅各的生命中每一環節(包括困難)掌權

以前--雅各以為關係可用交易去換取
今天--雅各明白神的關係不是交易的

以前--雅各暗地做的事,沒有效果的,他不會沾手
今天--雅各不再暗地裡犯罪,因知有神同在及鑒察

創世記第卅章(一):God's presence cannot be traded

伯特利就是「神的家」的意思,它位在便雅憫邊界的以法蓮也是古代敬拜神的地方,被視為與路斯(從前的名字)相同。猶大南邊的地方,離別是巴及示劍不遠。

雅各在伯特利許願(創世記28:16-22),但他的許願是有交易的味道在當中。那麼,雅各真的有給神作主,像住在神的家中,讓神作一家之主嗎?

我們所活的生命像有神在我們中間,讓人能看見嗎?我們有沒有讓神有完全的擁有權和控制權?

雅各求神的祝福是一項交易,爭長子的名分也是交易,他的婚姻關係更是……不過在婚姻關係的交易中,雅各是失敗者,最終都敗在拉班的手上。因為神正控制著。

關係,不能單單透過交易來建立的。一切不是交易和交換,卻全是神給予的。



「拉結見自己不給雅各生子,就嫉妒他姊姊,對雅各說:你給我孩子,不然我就死了。雅各向拉結生氣,說:叫你不生育的是神,我豈能代替他作主呢?拉結說:有我的使女辟拉在這裡,你可以與他同房,使他生子在我膝下,我便因他也得孩子【原文作被建立】。拉結就把他的使女辟拉給丈夫為妾;雅各便與他同房,」(v30:1-5)

拉結也像雅各一樣,愛交易。她的交易代價就是將使女給了老公。得來的結果是兒子歸於她。

「割麥子的時候,流便往田裡去,尋見風茄,拿來給他母親利亞。拉結對利亞說:請你把你兒子的風茄給我些。利亞說:你奪了我的丈夫還算小事嗎﹖你又要奪我兒子的風茄嗎﹖拉結說:為你兒子的風茄,今夜他可以與你同寢。到了晚上,雅各從田裡回來,利亞出來迎接他,說:你要與我同寢,因為我實在用我兒子的風茄把你雇下了。那一夜,雅各就與他同寢。辟拉就懷孕,給雅各生了一個兒子。」(v14-16)

雅各竟成了太太們的交易內容。

風茄和可以與老公同寢,利亞和拉結各取所需。猶太人傳統上認為風茄能幫助不孕婦女懷孕。風茄在希伯來語中稱為דודאים‎(dûwôdãym),意為「愛的植物」。創世紀30章14節(「愛的植物」)和雅歌7章13節(「風茄放香」)。在某些亞洲文化中,相信它具有幫助受孕的作用。其他許多植物也被認為有此功效,例如香蕉、百合、citron和無花果,但是其功用並無令人滿意的證據。(摘自:wiki

但拉結忘掉了,令人生仔的不是風茄,而是耶和華神。

「神顧念拉結,應允了他,使他能生育。拉結懷孕生子,說:神除去了我的羞恥,就給他起名叫約瑟【就是增添的意思】,意思說:願耶和華再增添我一個兒子。」(v22-24)



拉結將希望放在風茄上,但雅各呢?「拉結見自己不給雅各生子,就嫉妒他姊姊,對雅各說:你給我孩子,不然我就死了。雅各向拉結生氣,說:叫你不生育的是神,我豈能代替他作主呢?」(創世記30:1-2)

雅各經過多年,他已知道神是掌權的,至少在生育上他是知道的。

雅各的父親和爺爺,在生育上都是求神憐憫……因他們實在知道神是在掌權。
「亞伯拉罕禱告神,神就醫好了亞比米勒和他的妻子,並他的眾女僕,他們便能生育。」(創世記20:17)
「以撒因他妻子不生育,就為他祈求耶和華;耶和華應允他的祈求,他的妻子利百加就懷了孕。」(創世記25:21)



在創世記30章,<7936>和<7939>共出現六次,其解釋相同,都是:僱下、工價。(v16有兩次, v18, v28, v32-33;老師說有七次,我找不到……)

神的關係、祝福、恩賜可以用交易方法嗎?絕不同「等價交換」!

「拉結生約瑟之後,雅各對拉班說:請打發我走,叫我回到我本鄉本土去。請你把我服事你所得的妻子和兒女給我,讓我走;我怎樣服事你,你都知道。拉班對他說:我若在你眼前蒙恩,請你仍與我同住,因為我已算定,耶和華賜福與我是為你的緣故;又說:請你定你的工價,我就給你。」(v25-28)

拉班以為可以用錢藉著雅各得祝福,可惜他大錯特錯。拉班不能因留下雅各工作就可得到從神而來的祝福。

「只是到羊瘦弱配合的時候就不插枝子。這樣,瘦弱的就歸拉班,肥壯的就歸雅各。於是雅各極其發大,得了許多的羊群、僕婢、駱駝,和驢。」(v42-43)



食物不能換取健康;書籍不能換取知識;同樣,讀聖經告參加聚會不能和神的關係和祝福交換。

「西門看見使徒按手,便有聖靈賜下,就拿錢給使徒,說:把這權柄也給我,叫我手按著誰,誰就可以受聖靈。彼得說:你的銀子和你一同滅亡吧!因你想神的恩賜是可以用錢買的。在這道上無分無關;因為在神面前,你的心不正。你當懊悔你這罪惡,祈求主,或者你心裡的意念可得赦免。我看出你正在苦膽之中,被罪惡捆綁。西門說:願你們為我求主,叫你們所說的,沒有一樣臨到我身上。」(使徒行傳8:18-24)

此西門也是一樣,沒有例外。God's presence cannot be traded. 犯罪即是出賣和神的關係。Don't betray our Lord.

創世記第廿九章(二):巧合?

Wanderings of Jacob「雅各起行,到了東方人之地,看見田間有一口井,有三群羊臥在井旁;因為人飲羊群都是用那井裡的水。井口上的石頭是大的。常有羊群在那裡聚集,牧人把石頭轉離井口飲羊,隨後又把石頭放在井口的原處。雅各對牧人說:弟兄們,你們是哪裡來的﹖他們說:我們是哈蘭來的。他問他們說:拿鶴的孫子拉班,你們認識嗎﹖他們說:我們認識。雅各說:他平安嗎﹖他們說:平安。看哪,他女兒拉結領著羊來了。雅各說:日頭還高,不是羊群聚集的時候,你們不如飲羊,再去放一放。他們說:我們不能,必等羊群聚齊,人把石頭轉離井口才可飲羊。雅各正和他們說話的時候,拉結領著他父親的羊來了,因為那些羊是他牧放的。雅各看見母舅拉班的女兒拉結和母舅拉班的羊群,就上前把石頭轉離井口,飲他母舅拉班的羊群。」(創世記29:1-10)

雅各終於到達哈蘭了。

看完右上方的地圖,都不可說他到舅父家沒有困難,仲要在大片草原上找到他想要找的人,你說是巧合?定或神的安排?

如29:4-7中,雅各對牧人問的問題,牧人全認識。大家想,總不會是巧合吧!一定有此故事的編劇在其中--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在帶領安排。

29:1-10當中,v2-3, 8說到一件事非常特別,又多番重複,作者想我們留意甚麼?作者像很強調石頭很大,不是可以隨便搬動。但那石頭又跟此故事有何相干?

呵呵!看v10就明白:

「雅各看見母舅拉班的女兒拉結和母舅拉班的羊群,就上前把石頭轉離井口,飲他母舅拉班的羊群。」《和合本》
雅各看見他母舅拉班的女兒拉結,又看見他母舅拉班的羊,就走近前去,把石頭輥開井口,給他母舅拉班的羊喝水。」《呂振中》

當見拉結是雅各自己想找的人,又是美女一名,他也不顧石頭大小,當時是日頭還高(v7),人人都是合力推石,他自己卻一人就推開石頭轉離井口了。

他自己仍是想靠自己一己之力……



亞伯拉罕找利百加:神帶領亞伯拉罕的僕人/僕人祈禱/僕人是留意利百加的內心
雅各找拉結:神保守雅各/雅各沒有祈禱,想靠一己之力/雅各只留意拉結的外表(v17)

雅各跟亞伯拉罕僕人的屬靈差距,信心大小對比是很大。



神不想我們只得到祂的祝福,更想我們渴望祂的同在及掌權。



圖片出處:http://www.ebibleteacher.com/imagehtml/otmaps.html

創世記第廿八章(一):神與人同在

「耶和華站在梯子以上【或作站在他旁邊】,說:我是耶和華─你祖亞伯拉罕的神,也是以撒的神;我要將你現在所躺臥之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你的後裔必像地上的塵沙那樣多,必向東西南北開展;地上萬族必因你和你的後裔得福。我也與你同在。你無論往哪裡去,我必保佑你,領你歸回這地,總不離棄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應許的。雅各睡醒了,說:耶和華真在這裡,我竟不知道!就懼怕,說:這地方何等可畏!這不是別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門。」(創世記28:13-17)

雅各離開父母去舅父家投靠,正是出了別是巴向哈蘭走去的時候,他在夢中見到神。此地方有限的資料只說那地方起先名叫路斯.後來雅各給那地方起名叫伯特利【就是神殿的意思】。

從雅各的回應,他不知道神常與他同在,但神原來是一直與他一起。「我也與你同在」(v15)是一句很美的應許和祝福。大家記不記得有哪一個人的名字是「我也與你同在」。不就是主耶穌嗎?

「他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馬太福音1:21-23)

將馬太福音此段經文拼起來一起看時,我發現我遺忘的,耶穌的名字意思是拯救,拯救就是神與人同在。即是拯救=神與人同在。

看回雅各不同的故事,他很多時候都用自己的方法做事,為甚麼呢?他會否不知道神是常與他同在?



創世記第28章:雅各孤單旅途的生活
創世記第29章:雅各婚姻的生活
創世記第30章:雅各作父親的生活
創世記第31章:雅各事業的生活

雅各的一生中,每一環節都有神的同在,但其表現就是沒有神的同在?我們又如何?像雅各嗎?很多人明知神的屬性是無處不在,但人偏偏就是忘掉神與人同在的真理。



神說:「我也與你同在。你無論往哪裡去,我必保佑你,領你歸回這地,總不離棄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應許的。」(v28:15)
雅各回應:「雅各許願說:神若與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給我食物吃,衣服穿,使我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父親的家,我就必以耶和華為我的神。我所立為柱子的石頭也必作神的殿,凡你所賜給我的,我必將十分之一獻給你。 」(v28:20-22)

神說:「耶和華對雅各說:你要回你祖、你父之地,到你親族那裡去,我必與你同在。」(v31:3)
雅各的思想:「……但我父親的神向來與我同在。」(v31:5)

雅各對拉班說:「若不是我父親以撒所敬畏的神,就是亞伯拉罕的神與我同在,你如今必定打發我空手而去。神看見我的苦情和我的勞碌,就在昨夜責備你。」(v31:42)

以上三段五節經文,可表現出雅各的成長:

雅各開始他的離家旅程時,他回應神的祝福是有條件的。「神啊!你給我XYZ,我就獻十分之一給你。」

在雅各經過廿年在拉班家的經歷,神令他改變了。他向其他人在說出他的信仰:「我父親的神向來與我同在。」和「神看見我的苦情和我的勞碌」。

廿年,令雅各改變不少。

創世記第廿九章(一):利亞的眼睛

創世記29:17
「利亞的眼睛沒有神氣,拉結卻生得美貌俊秀。」(和合本)
"Leah was tender eyed; but Rachel was beautiful and well favoured."(KJV)
「利亞的眼睛沒有神氣,拉結卻生得豐姿俊秀、容貌美麗。」(呂振中)
"Leah's eyes were tender, but Rachel had a lovely figure and beautiful appearance.)"(net bible)
net bible解釋tender:
"and the eyes of Leah were tender." The disjunctive clause (introduced here by a conjunction and a noun) continues the parenthesis begun in v.16. It is not clear what is meant by "tender" (or "delicate") eyes. The expression may mean she had appealing eyes (cf. NAB, NRSV, NLT), though some suggest that they were plain, not having the brightness normally expected. Either way, she did not measure up to her gorgeous sister.
另外,沒有「神氣」的strong number是<07390>,其解釋都是「嬌嫩的,柔軟,柔和的,弱……」,從沒有說她醜。

在全本聖經,共有16節是有<07390>出現,大部分的和合本都是翻作「嬌嫩」和「柔和」。(出處:創18:7、創29:17、創33:13、申20:8、申28:54、申28:56、撒下3:39、代上22:4、代上29:1、代下13:7、伯41:3、箴4:3、箴15:1、箴25:15、賽47:1、結17:22)

這段經文似乎把利亞較為平淡又的外貌與她妹妹拉結迷人的美貌作比較,雅各就是喜歡(「樣好身材正」的拉結。

但神像是喜愛利亞溫柔的眼睛,她的從神來的祝福和幫助比拉結多。利亞共生了六子一女,而拉結只有兩個兒子。

可惜,無論利亞做甚麼也不可以贏取她丈夫的愛。拉結的兩個兒子約瑟和便雅憫卻是雅各的至愛,所以,拉結才是雅各真正的妻子。

有趣的是,神的揀選不是按著拉結的美貌,祂揀選的是利亞。彌賽亞耶穌是出自利亞的兒子猶大的後代。

耶穌的眼是如何?我只想起兩個故事:「耶穌站在拉撒路墳墓前的眼淚」(約翰福音11:35)和「雞叫以先彼得三次不認主,主耶穌轉過身來看彼得的眼睛。」(路加22:61)

參考:The Gentle Eyes of Leah

創世記第四章(一):從該隱看關顧服事

「耶和華對該隱說:你兄弟亞伯在哪裡?他說:我不知道!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耶和華說:你做了什麼事呢?你兄弟的血有聲音從地裡向我哀告。」(創世記4:9-10)

"Then the Lord said to Cain, “Where is your brother Abel?” And he replied, “I don't know! Am I my brother's guardian?” "--net bible

在該隱和亞伯的故事中有一個詞出現了七次:

創4:2 又生了該隱的兄弟亞伯。亞伯是牧羊的;該隱是種地的。
創4:8 該隱與他亞伯亞伯說話;二人正在田間。該隱起來打他亞伯亞伯,把他殺了。
創4:9 耶和華對該隱說:你兄弟亞伯在哪裡?他說:我不知道!我豈是看守我亞伯的嗎﹖
創4:10 耶和華說:你做了什麼事呢?你亞伯的血有聲音從地裡向我哀告。
創4:11 地開了口,從你手裡接受你亞伯的血。現在你必從這地受咒詛。

聖靈在經文中想跟我們說甚麼?要我們留意甚麼?

照最上的經文顯示,該隱回應神的說話中隱藏的意義像是:兄弟是要彼此看守的。

看守的原文碼是<08104>,它的意思較廣:看守、遵守、注意、守望者、留心注意、禁止……

在net bible中有此解釋guardian:“The one guarding my brother [am] I?”Am I my brother's guardian? Cain lies and then responds with a defiant rhetorical question of his own in which he repudiates any responsibility for his brother. But his question is ironic, for he is responsible for his brother’s fate, especially if he wanted to kill him. See P. A. Riemann, “Am I My Brother’s Keeper?” Int 24 (1970): 482-91.

該隱是知道兄弟要彼此守望和留意,但他違反了。沒有看守弟兄的後果是甚麼?看該隱的故事就知道:該隱不留心弟兄,罪就伏在門前,罪也戀慕和制伏該隱。



看完此故事,我想起曾在我身旁出現的弟兄姊妹,尤其很久沒有聚會的……我如沒有相應的行動和回應,我是否也會受罪的影響。我不想步該隱的後塵。

「弟兄們,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中間或有人存著不信的惡心,把永生神離棄了。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裡就剛硬了。」(希伯來書3:13)

「所以弟兄們,你們要謹慎,恐怕你們中間有人存著不信之邪惡心,以至于背棄了永活的上帝。你們總要趁著還有叫做『今日』的時候、天天彼此鼓勵,免得你們中間有人因了罪惡之誘惑而變剛愎。」--呂振中譯本

看完該隱的故事,再看希伯來書3:13,忽然像明白「……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原來是包括雖然常去聚會,但不去守望弟兄姊妹的人。

原來關顧的服事,不單對方得到關心,自己也會多一些抗罪能力。

創世記第廿七章(一):以撒的饞嘴、利百加的自以為是

以撒對以掃說:「現在拿你的器械,就是箭囊和弓,往田野去為我打獵,」(27:3)

利百加轉述他們的對話給雅各說:「你去把野獸帶來,做成美味給我吃,我好在未死之先,在耶和華面前給你祝福。」(27:7)

利百加真主動,她的說話更是改頭換面轉給雅各聽!相對以撒和以掃的膚淺(表面),利百加的深謀遠慮真不簡單。但雅各比利百加更高手,青出於藍。

以撒曾對以掃說:「照我所愛的做成美味,拿來給我吃,使我在未死之先給你祝福。」(27:4),基本上此句只有利百加聽得見,不過利百加是沒有跟雅各說。但雅各可以照他們的平時性格說各人本身的說話出來:

「雅各對他父親說:我是你的長子以掃;我已照你所吩咐我的行了。請起來坐著,吃我的野味,好給我祝福。」(27:17)



以撒本給以掃的祝福是非常盡情的,為了美食,是用他的全個生命給對方祝福(非常饞嘴):

"“so that my soul may bless you.” The use of נַפְשִׁי (nafshi, “my soul”) as the subject emphasizes that the blessing will be made with all Isaac’s desire and vitality. The conjunction “so that” closely relates the meal to the blessing, suggesting that this will be a ritual meal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giving of a formal blessing."--net bible

"And make me matamim (savory meat, tasty food), such as I love, and bring it to me, that I may eat; that my nefesh may make a berakhah upon thee before I die."--OJB

OJB版本是甚麼?
OJB & OJBC(Orthodox Jewish Bible),OJB是舊約,OJBC是新約。是用希伯來原文代替希臘文,讀者會更容易掌握新舊約的對照和解釋。

在OJB看到一個奇怪的字nefesh,字典找不到,找到多時終找到:「nefesh指的是整個生體,不是只有靈魂(譯成soul是希臘觀念之譯法,將人三分為靈、魂、體。弟兄會很強調此點,傳入中國後,華人基督徒也多半持此觀念。其實希伯來觀念人非三分,是一體兩面,外在和內在只是觀點之角度,人本身整個是nephesh,可譯為身心、整個、性命、氣息、咱、我自己)。」--摘自《信望愛論壇:善牧吟:芮次荊》



利百加如願以償:「你拿到你父親那裡給他吃,使他在未死之先給你祝福。」(27:10)

但她事發後說出去的說話,同樣是收不回頭,恨錯難返。

「同他住些日子,直等你哥哥的怒氣消了。」(27:44)
"And tarry with him a few days, until thy brother's fury turn away;"--KJV
「同他住些日子,等到你哥哥怒氣轉消。」--呂振中譯本

英文比較好!利百加本以為雅各離開幾天(a few days),但到死,她也再看不見到她的兒子了。不是幾天,雅各是幾十年才回老家。利百加的名字更不再被紀念,連她的死,聖經也沒有記載。反而利百加的奶母有記載她的死:「利百加的奶母底波拉死了,就葬在伯特利下邊橡樹底下;那棵樹名叫亞倫巴古。」(創世記35:8)

利百加想雅各好,想雅各完成神的心願,但她的行為神喜悅嗎?自以為完成神的計劃!她被神懲罰了。

「孩子們在他腹中彼此相爭,他就說:若是這樣,我為什麼活著呢【或作我為什麼如此呢】?他就去求問耶和華。耶和華對他說:兩國在你腹內;兩族要從你身上出來。這族必強於那族;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25:23-24)

利百加比以撒本是更有信心,她本知道神的計劃,可惜她太心急,太肉體,自以為是用自己的方法去幫神,之前說亞伯拉罕的故事卻不是這麼。神才是導演、監製、出品人……



The Lord is the main character on screen and behind the screen. He has made an covenant with us. Is this true in your life?

今天我們的服事?我們的(嘉年華式的)佈道會?唉……

立約-誰人會背約?誰人絕不背約?

「耶和華向以撒顯現,說:你不要下埃及去,要住在我所指示你的地。你寄居在這地,我必與你同在,賜福給你,因為我要將這些地都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我必堅定我向你父亞伯拉罕所起的誓。我要加增你的後裔,像天上的星那樣多,又要將這些地都賜給你的後裔。並且地上萬國必因你的後裔得福─都因亞伯拉罕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吩咐和我的命令、律例、法度。 」(創世記26:2-5)

神向父親立約,現在向子實現。只要子遵守神的吩咐。



看參考書,知道v1「那地」就是「別是巴」:「在亞伯拉罕的日子,那地有一次饑荒;這時又有饑荒,以撒就往基拉耳去,到非利士人的王亞比米勒那裡。」(v1)

v2「我所指示你的地」就是迦南地,基拉耳位於迦南地的西南部。很可能當時以撒正在為是否下埃及去而躊躇不決。

以撒一生只在迦南地走動,從未下埃及。



老師說此段故事的spotlight在亞比米勒,不在以撒及其家人。

「亞比米勒說:你向我們做的是什麼事呢?民中險些有人和你的妻同寢,把我們陷在罪裡。於是亞比米勒曉諭眾民說:凡沾著這個人,或是他妻子的,定要把他治死。」(v10-11)

好像搶人老婆比殺人重要。

其實,當時的非利士人是好重視「約」,比人命更重要。例如之前的:

「當那時候,亞比米勒同他軍長非各對亞伯拉罕說:凡你所行的事都有神的保佑。我願你如今在這裡指著神對我起誓,不要欺負我與我的兒子,並我的子孫。我怎樣厚待了你,你也要照樣厚待我與你所寄居這地的民。亞伯拉罕說:我情願起誓。」(21:22-24)

他們視「約」如命。重看以撒和亞比米勒的故事,他們如與別人的的妻子同寢,就是破壞「婚約」。

但視「約」如命的他們,也曾背約……

「約」,大家記得神跟先祖的約嗎?以色列人永不會忘掉。神和亞伯拉罕(為下一代)的立約才會實牙實齒。亞比米勒(為下一代)的立約,才不會跟你實牙實齒。

以掃的膚淺

「有一天,雅各熬湯,以掃從田野回來累昏了。以掃對雅各說:我累昏了,求你把這紅湯給我喝。因此以掃又叫以東【就是紅的意思】。」(創世記25:29-30)

"Now Jacob cooked some stew, and when Esau came in from the open fields, he was famished. So Esau said to Jacob, “Feed me some of the red stuff – yes, this red stuff – because I’m starving!” (That is why he was also called Edom.)"--net bible

「有一天,雅各正熬著豆湯,以掃從田野間回來,疲乏極了。以掃對雅各說:「那紅的那紅的、給我 點兒吧;我疲乏極了;因此以掃的名字叫以東。」--呂振中譯本

首先,老師跟大家說,原來中東的地區是沒有紅豆。第二,看不同譯本(除我們常看的和合本之外)就知道,凡是紅的食物,以掃都愛,只要是紅色就可以了,他連續說了兩次。呵呵,以掃不是表面的人是甚麼!不過都只是像他父親吧!以撒在他年老祝福兒子時,就是為了一嚐口感……

雅各像母親利百加,是思考型,至少雅各是千方百計找紅色食物來引以掃墮入局。
雅各部署和預備很久的一句說話:「雅各說:你今日把長子的名分賣給我吧。」(v31)

「以掃說:我將要死,這長子的名分於我有什麼益處呢?」(v32),以掃的生命就是太短視和膚淺。Living only for the moment short sighted.

我們像他嗎?早前分享,光明之子應為屬靈的事有計畫,記得嗎?



「於是雅各將餅和紅豆湯給了以掃,以掃吃了喝了,便起來走了。這就是以掃輕看了他長子的名分。」(25:34)

「Then Jacob gave Esau bread and pottage of lentiles; and he did eat and drink, and rose up, and went his way: thus Esau despised his birthright.」--KJV "Then Jacob gave Esau some bread and lentil stew; Esau ate and drank, then got up and went out. So Esau despised his birthright."--net bible

不單之前的表現(行為)是表面,以掃真是不愛思考。他就是喝完,起身,走人,不留下一片雲彩……

神願與我們共渡永恆,如我們只活在當下,不去想下一代,為他們預備,我們就是「輕看生命」。盼望在永恆,不可只在目前。



「以撒愛以掃,因為常吃他的野味;利百加卻愛雅各。」(22:28)

父親偏心有仔是有原因,就是為了有得吃。而沒有愛細仔,就是沒有原因。其實不單在偏心一事看到以撒表面,在他們第一次相識時已看出。
「天將晚,以撒出來在田間默想,舉目一看,見來了些駱駝。利百加舉目看見以撒,就急忙下了駱駝,問那僕人說:這田間走來迎接我們的是誰﹖僕人說:是我的主人。利百加就拿帕子蒙上臉。」(24:63-65)

利百加永是比以撒更細心。

存在是神的大能,更是出於神的揀選



在此表,你可看見甚麼?
至少生仔一事,以撒是等待了二十年的時間。二十年,絕對不是短的日子……

又,在以撒早了四十年祝福兒子的年齡推算上計法如下:「雅各被迫逃往哈蘭拉班那裡(參創世記27:43)之年歲,可由他會見兒子約瑟之年推算回來:約瑟30歲時作埃及宰相(參創世記41:46),雅各是經過七個豐年,再加上兩個荒年(參創世記45:6)後才下到埃及,故那時約瑟年39歲,雅各則為一百三十歲(參創世記47:9);由此可見雅各是在91歲時生約瑟。雅各是在拉班那裏服事完兩個七年(參創世記29:20,30)之後才能自由離開,故雅各在生下約瑟之後向拉班提出離開的要求(參創世記30:25),證明那時他已經在拉班那裡過了14年。91減14,即算出雅各逃往時年77歲;以撒六十歲時生雅各(參創世記25:26),77加60,即算出以撒這時是137歲。--黃迦勒《創世記註解》

以撒很可能受他同父異母哥哥以實瑪利死於137歲(參創世記25:17)之事的影響,而自以為已經活到137歲,所以也快要死了,其實他一直活到180歲才死(參創世記35:28),故此後還活了43年。

其實在數字上令我們也有很多想法,留待大家查考……



年幼代替(supersede)年長:
  • 以撒代替以實瑪利
  • 雅各代替以撒
  • 約瑟代替眾哥哥
  • 以法蓮代替瑪拿西
  • 猶大代替三哥哥
以色列人是超重視長子名分,以上除了出於神的揀選,人的本身抉擇和他的所行的也很重要。(Divine election不等於100% Humanly passive)

在兄弟中,凡有父母偏愛,就有命案:
  • 夏娃偏愛該隱
  • 利百加偏愛雅各
  • 雅各偏愛約瑟


神藉先祖不尋常的經歷和故事,都是為了提醒(閱書者)當時出埃及的的以色列人:「大家的存在是神的大能,更是出於神的揀選……」

三位先祖(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故事:
  • 三位的太太都是美人。
  • 三位都是先是未有神應許的兒子
  • 三位都是比普通人晚才生兒子
Abnormality create drama

我的大舅父

陳恩德富貴食肆 一碟點心售近百元

【蘋果日報2008-12-3訊】四季酒店龍景軒獲米芝蓮選為本港唯一的三星級食肆,頓時升價十倍。這間粵菜餐廳以海景及點心聞名,早已是城中名人及富豪的心頭好,兩年前訪港的著名物理學家霍金亦曾是座上客,但價格非普羅大眾能夠消受,一碟點心取價近100元。龍景軒行政總廚陳恩德表示,他們的菜式是「一分錢一分貨」。

周中:食得落口咁

陳恩德昨天得知餐廳獲三星評級後表示,十分驚喜,希望評分可以吸引更多外國遊客來港品嚐中菜,但他們不會因為獲三星評級而坐地起價。米芝蓮指南總監Jean-lucNaret昨表示,三星評級非常難得,倫敦也只得一間餐廳獲三星,而粵菜餐廳之前獲得的最高評級只是二星。

食家紀曉華認為粵菜餐廳獲三星,對吸引旅客來港有幫助。曾光顧龍景軒的食家劉健威認為,食物有水準,但「點心遊客口味,本地人未必。」經常出席電視節目示範廚藝的周中師傅評價龍景軒時卻表示:「Ok啦,食得落口咁!」他認為外國人評價餐廳較重服務,未必懂得中菜。

陳恩德有近40年烹調粵菜經驗,在當年灣仔名店大三元酒家出身,後來曾在其他酒店的中餐廳掌廚,原本已退休,由於龍景軒禮聘才重出江湖。他的拿手菜式包括蟹肉翅、法國鵝肝併鮑魚、鮑魚雞粒酥、龍太子蒸餃等。

霍金訪港時曾光顧

鮑魚雞粒酥等點心是龍景軒的賣點,曾獲不少食家名人點名稱讚,但一客售價88元。陳恩德指出,「我貨真價實,一分錢一分貨,例如鮑魚出面其他酒樓用紐西蘭同澳洲鮑,我用南非同墨西哥鮑,貴好多。」

龍景軒05年開業,瞬即成為城中最頂級的粵菜餐廳,富豪李兆基便經常與新抱徐子淇前來飲茶;影視名人如楊千嬅及關之琳等都曾光顧,葛民輝更是每周都光顧的熟客。國際著名物理學家霍金06年訪港時,也曾在龍景軒設宴,回請科大校長朱經武。



德哥是我的大舅父,今天全家都好高興。只希望他有時間跟我們回教會聚會……

報紙下載
1 2 3

"Pass It On" by Kurt Kaiser

上周六,是三個團契合組一起「詩歌敬拜」聚會。除用詩歌敬拜我們的主外,也有分享十二月佈道會的服事安排及為佈道會多有祈禱。最後總結的詩歌,令我非常感動,有眼濕濕的衝動。加上結他的伴奏,真的是一絕。真要感謝主安排f弟兄有這恩賜及此安排。當晚只唱英文版本。

【向人傳開】:詩集:青年聖歌 III,102

1.
只要星星火花,便能燃點起愛火;圍在火旁的人,立時便感到暖和;
上主慈愛極豐厚,你經歷過之後,也必願意將這慈愛,向每個人傳開。

2.
何等明媚春光,樹木正發嫩滋長,小鳥開始歌唱,百花齊吐艷飄香,
上主慈愛極豐厚,你經歷過之後,也必願意讚美歌唱,將主妙愛傳揚。

3.朋友,願你分享,我已得到的喜樂,你也可知倚靠他,不論你境況如何,
我要在山頂呼叫,讓普世皆知曉,主大慈愛我曾親嘗,我要努力傳揚。

另外,找以下的音樂版本,我都找了一整晚,網上大都只有mid,不好聽!

[Pass It On]

1.
It only takes a spark to get a fire going,
And soon all those around can warm up in its glowing;
That's how it is with God's love, once you've experienced it:
you spread His love to everyone, you want to pass it on.

2.
What a wondrous time is spring - when all the trees are budding,
The birds begin to sing, the flowers start their blooming;
That's how it is with God's love, once you've experienced it:
you want to sing, it's fresh like spring, you want to pass it on.

3.
I wish for you, my friend, this happiness that I've found
You can depend on Him, it matters not where you're bound;
I'll shout it from the mountain top, I want my world to know:
The Lord of love has come to me, I want to pass it on.



延伸閱讀:上次(08.aug.30)「詩歌敬拜」

「08浸神事件」的另類分享

始終都是忍不住手(氣?),要打一打「08浸神事件」的一些感想。

只要留意基督教新聞,平時看一些肢體的blog,都知道「08浸神事件」。不論誰對誰錯,都已令仇敵有大大嘲笑的機會。

在此事,令我想起浸信會制度上的一些問題,可能就是這些制度上問題,令事件越來越糟糕。有人越走越遠,甚至有重複犯錯的機會……

廢話小說,看以下的文章,就知道浸信會制度上的一些問題是甚麼問題了。當然甚麼制度都是中性,有好有壞。但人只不過是軟弱的動物而已,我們不要低估人的敗壞。我常說,權力使人敗壞,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敗壞。

先申報:我不是浸信會人,去過幾次浸信會聚會……仲有,在我眼中,在香港的浸信會應是比宣道會有錢的。呵呵!



題目:教會裡牧師最大?談主教制、長老制、會眾制,在實體教會運作上,誰最大?
作者:小小羊

當然很多基督徒都會說『上帝最大』。
這很好,問題是上帝我們都看不見,而且我們還沒到天堂,都還繼續活在有罪的人間。
我們地上的教會,並不是像天堂那樣完美無瑕。
所以,既然活在現實教會裡,我們就還是不能不面對『人』。
若是這樣,教會裡,哪種人最大?
牧師最大?長老最大?信徒最大?大家打架?

在教會歷史上,主要的教會體制有三種:
主教制、長老制、會眾制。
我們今天不講各種制度的聖經依據,事實上,這都很好,都有依據,各教會自己喜歡即可,沒有絕對對錯可言。

我們今天要來思考的,是教會發生一些事件時,教會誰具有決定權或決策權?
用另一個角度來講,教會本來就有權柄,這個權柄,是在哪些人手裡?
這是很現實,也非常實際的問題,不是嗎?
誰是最後裁決者呢?

一、 主教制
這是歷史悠久的制度,聖公會就是主教制。
假使對聖公會不熟悉,沒關係,天主教也是主教制。
這樣說了,大家就比較能理解這制度的一些內容。
主教制的主要精神,就是:
牧師說了算、牧師最大。
在主教制裡,長老、執事、其他人都是協助者而已,最終決定者是牧師本身。
類比成政治體制的話,比較像君主制。

這個制度是有好處的,因為牧師權柄很大,大家都要順服,信徒比較不會有爭端發生。
另外在行政效率上通常也比較好,畢竟一人決定,接下來就大家執行,不需經過反覆冗長的開會決議。

在主教制之下,幾乎不太可能發生『趕牧師』的情形。
因為,不管是長執還是會友,都沒有那麼大的權力。
相反的,牧師趕會友,反而是可以發生的。

但是,假使沒有『節制』者,各教會牧師因為缺乏監督單位,很容易會發生弊端卻無人監督考核。
因此,我們也會發現,走主教制路線的教會,會有『層層主教』監督的情形在。
也就是說,各教會牧師雖然有權決定很多事,但教會之上還會有其他組織,如:區會、總會,進行層層管制。

但即使有層層節制,畢竟各教會牧師的權柄還是很大,一旦走偏,還是很容易發生極大的傷害。
最出名的就是天主教的神父性侵兒童的事件,這在全世界都層出不窮。
在主教制體系的教會中,信徒本來就會受到教育,要求信徒要強烈順服權柄。
這時當然很容易有不良弊端發生,特別是神父、牧師本人行為不當時。

另外,異端、邪教也喜歡走主教制。
特別是異端很多都沒有層層節制的觀念,幾乎都是老大一人說了就算。
在缺乏監督單位的管制之下,加上這種教會又非常強調權柄與順服,
絕對的權力,必帶來絕對的腐化,各種性與金錢的醜聞就很容易層出不窮。
不相信的話,請大家自己留意一下在報章媒體發生的性與金錢醜聞的教會,
是不是都比較屬於走主教制的教會,特別是那些不屬於任何宗派卻又走主教制精神的獨立教會。

還有,不要以為走長老制或會眾制的教會不會產生主教制現象。
教會制度是一回事,真的實行起來又是另一回事。
以靈恩運動而言,這是橫跨各教派的運動。
即使是長老制的教會,一旦走入靈恩運動,也很容易出現主教制的現象。
另外,也和各教會組成份子、牧師性格、、、有所關連。

二、 長老制
這是改革宗體系教會的特色,長老會就是知名的例子。
在長老制裡,誰最大?
長老最大。
而且不是單一長老就有絕對權力,而是『全部長老』,也就是『小會』。
那牧師呢?
牧師只是長老中的一個而已,屬於教導、傳道的長老。
但除了牧師,還有其他信徒選舉產生的長老,這是治理教會的長老。
因此,決策單位是『小會』,也就是『全部長老』。
開會時,牧師雖貴為小會議長,但也只有一票,假使其他長老反對,牧師的意見依然可以不被採納。

長老制具有強烈民主的傾向,但採取的是『代議民主』,而非『直接民主』。
也就是說,會員選舉長老,由長老代替會員執行各種管理決策事宜。

在代議民主之下,當然有缺點,主要就是『效率變差』。
牧師不能說了就算,他的提議,必需送交小會議決。
而開會討論的過程,有時就會很冗長沒效率了。
另外,小會駁回牧師意見的機會,常可發生:
牧師任何改革的構想,都可能在小會那關被駁回。
甚至,『趕牧師』的事時有所聞:
只要牧師與長老們意見嚴重不合,牧師被趕出教會是不少見的現象。

有個笑話,有很高的真實性,描述出主教制與長老制的重大差異:
當牧師,要去當聖公會牧師;
當長老,要去長老會當長老。
因為,權柄在聖公會裡,是在牧師身上,在長老會裡,則是在長老身上。

由於採行代議制度,所以層層監督與節制是基本架構。
小會之上有中會,中會之上有總會。
中會、總會雖無權干涉各教會內部,但有權監督金錢、牧師行為。
所以,我們不容易看見長老會發生性醜聞或是金錢醜聞。
特別是牧師,在長老制的教會裡,不太會發生性與金錢的弊端。
但是,有趣的是,在長老制的教會裡,雖然比起主教制低很多,但還是可能發生性與金錢醜聞,但觸犯者卻比較不是牧師,反而是長老。
在長老制裡,由於長老權柄很大,雖然規定是『眾長老』一起治會,但在某些地方,教會裡有一個長老非常具有權柄,成為長老頭,眾長老不敢不服的情形並不是沒有。
在這種情形下,牧師即使遇到長老犯罪,也未必敢得罪,否則一旦該長老頭發動小會議決趕走牧師,牧師會沒飯吃。
因此,又一樣的,絕對的權力會帶來絕對的腐化,這時發生醜聞的,就變成長老了。
但是,我還是必需強調,不管是牧師還是長老,長老制的教會,發生醜聞的機會還是比主教制少很多。
同時,也別忘了,效率上、同質性上,主教制的教會還是比長老制的強很多。
也就是說,主教制的總會發佈的命令,各教會都必需聽從;
長老制的總會發出的建議,各教會可以完全不理。
所以,主教制總會的官方聲明,具有強烈代表性(如;天主教教廷、聖公會總會),
但長老制教會的總會聲明,代表性就不高了(如:台灣長老會)。

三、 會眾制
代表宗派是浸信會。
會眾制的主要精神就是『直接民主』,當教會要進行決策時,必需透過會員大會來形成決議。
本制度不屬於主教制,所以不是牧師一人說了就算;
也不是屬於長老制,不是代議型態的民主,而是直接訴諸『全體會員』。

這是一種『直接民主』型態,所以由全體會眾自行監督考核,來避免弊端。
教會之上,不再有中會、總會之類層層管理節制。
所以,浸信會是各教會自己獨力運作,沒有其他節制單位的。
當然,浸信會有『聯會』,但那只能稱為『聯誼會』,不太具有強烈實質懲罰監督管理的實權。

這制度理論上很好,畢竟『民主』制度還是比較可以避免『極權』制度的各種可怕弊端。
而且,會眾制的『直接民主』還是比長老制的『間接民主』更民主一些。
但是,我們浸信會的弟兄姊妹們,請您自己去想一想自己教會決策的形成,真的是採『會眾制』嗎?
恐怕不是吧?
應該是『主教制』吧?

為什麼會這樣呢?
主要是因為『直接民主』有實行上的困難點。
沒錯,理論上將決策權交給會員全體來決定,問題是,難道我們真能不管大小事,都這樣訴諸全體開會投票嗎?
別的不說,假使教會常常要叫你開會投票,你願意嗎?
你願意多花很多時間去參加投票會議、聽取各種正反意見、然後投出票來?
過去古老的年代,大家晚上未必有事,花時間來討論議決倒無妨。
但越來越繁忙的工商業社會,真要常常挪出時間來開會議決,真的有困難。

這時,當會眾制精神不彰、長老沒有權柄、而教會之上又沒有監督單位時,
會眾制的教會很容易就變成比主教制體系的教會還主教制,完全就是牧師獨大,而沒有監督者了。
主教制的教會還會透過層層節制來控管不當行為,
可是,當會眾制的教會變成另一種主教制時,就沒有控管可言了。
這樣一來,弊端會大還是小,就很可怕了。
請大家留意一下,很多嚴重的性侵事件,牧師有不少都是浸信會體系的。
當然,這些牧師與教會後來有不少都非屬浸信會聯會,但一開始很多卻常從浸信會出身。

原本是最看重民主制度的會眾制,其實,後來反而很容易變成最不看重民主、強烈訴諸順服權柄的主教制。
這種現象,不僅是台灣的浸信會是這樣,連美國的浸信會也有類似情形。
在這種教會之下,我們會發現信徒的反對聲音,牧師未必理會;
牧師可以自行決定各種重大方針,然後未必經過大家同意,全教會就開始必需順服遵行。
長執會已經沒有監督功能,只有執行功能而已。
煞車的存在,只剩下牧師自行決定。

以上列舉這三種制度,其實嚴格說起來,大致只在『主教制』與『長老制』二種打轉。會眾制常常名存實亡,轉成主教制。
我提出這些,決不是要批評哪種制度,
事實上,有罪的人間,絕不可能有絕對完美的制度在。
只要人有罪,再好的制度,都可能發生弊端;
只要人無罪,再爛的制度,都可以做得很好。

在此,我要多介紹一下長老制,因為長老制是很多信徒很陌生的制度,甚至連長老會本身的信徒都不清不楚。
長老制是加爾文很特殊的一個架構。
在這架構裡,當然是『上帝最大』。
但是,加爾文有一個很重要很重要,但卻常常被很多信徒嚴重忽略的看事情角度,就是…………………………『人有罪』。
加爾文承認人是非常軟弱的。
我們雖然信主得救,但肉體仍在,仍會犯罪。
雖然我們願意一心向主,但畢竟還是常會軟弱。
因此,任何制度的設計,假使低估人類的軟弱,都不太妥當。
在這種觀念下,『民主』絕對是比『極權』更能避開人類軟弱的制度。
一個人單獨決策,取得絕對的權柄,他犯錯的機會,會比多人一起決策、多人一起分擔權柄的機會大。
另一方面,要人人都花同樣多的時間、精力來進行教會管理、監督、決策,是有實際上的困難的。
所以,折衷狀態下的『代議式民主』,也就是『長老制』,由『全體會員』選舉出長老,由這群長老來代替治理教會,是比較實質可行的。

在主教制裡,常低估主教本身的軟弱(牧師在沒有監督下,很容易心生邪念時,就去犯下罪);
在會眾制裡,常低估會員本身的軟弱(無法大小事都訴諸全體會員開會、無法人人盡量都參與會議、、、)。
長老制裡的長老們,難道就不會軟弱?
當然會!
但起碼『多人』同時軟弱的機會,還是比『一人』軟弱的機會小。
這已經是民主制度裡,比較實際可行的方式,又比較能將人的軟弱控制到比較低的程度的了。

我們看看現今世界各國的民主制度,不就是長老制的翻版嗎?
雖然我們直接選舉議員、立委,但開會與決策主要還是由這些我們選出的人來擔任,不是嗎?
這就是『代議制度』。
頂多,在某些非常重大的事情上,會訴諸全國公民投票。
否則,一般的議案,就是由代議士來開會決定。
同樣的,長老制的教會,在某些很重大的議題上,如:聘牧,會訴諸會員全體直接民主。
其他教會事務,則由全體會員選舉出來的長老們來開會議決。

當然,在缺點部分,一如我們看見代議制度下的國會議員會有很多很不理想的表現,還包括效率的低落與不彰。
然而,長老制一方面維持『順服權柄』的觀念,另一方面又保持『順服神不順服人』的彈性,
在徹底的主教制權柄,以及徹底的會眾式直接民主以外,長老制是個可行的折衷方式。
因此,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長老制還算是雖然不理想,但還是不錯的制度。
當然,我還是必需說,沒有絕對好的制度,主教制與會眾制也不是不好。
其實,在有罪的人間,再好的制度,也都會被人的罪所污染。
不過,多建立一些常識,確實可以幫助我們觀察一些事情時,能有更深入的看法,也比較能正確看出一些事情。

除了長老制以外,我還要再多談一下靈恩運動下的教會制度。
不管甚麼宗派,只要走入靈恩運動,很容易就會發生主教制的現象出來:
牧師說了就算,其他監督制衡力量都開始大規模減弱。
雖說如此,但這卻和原本主教制的教會不太一樣。
原本主教制的教會(如:聖公會、天主教),其內容設計是『有職位者有權柄』,
不管你能力恩賜如何,只要你在那職位上,你就取得權柄。
但靈恩運動卻走一條很奇特的路,它確實是從『信徒皆祭司』的角度出發,然後再進展成主教制的。
為什麼會這樣?
主要是靈恩運動的權柄來源,不是透過『職位』而來,而是透過『聖靈任命』而來。
誰擁有特殊聖靈恩賜,誰就開始容易在教會中掌握實質權柄。
這是不是真正由聖靈而來,姑且不論,
但透過一些特殊現象的彰顯,只要誰有這種特殊現象與「能力」,就開始取得教會實質權柄。
當然,牧師遲早一定會取得這樣的「能力」,有時又稱為「恩膏」。
一個沒有特殊「能力」的牧師,在靈恩教會中,可能不容易建立任何權柄。
另外,由於具有特殊「能力」的人不限於牧師一人而已,所以雖然是產生主教制現象,但其他具有特殊能力的權柄者,隨時可以不經由制度下的長執會議或會眾體系,反而直接訴諸聖靈賦予的權柄,對牧師做出反對。
這樣的情形,其實,比真正主教制、長老制的教會更容易發生弊端。
因為,當權柄都已經訴諸聖靈,而人人都可宣稱他的權柄『直接』來自聖靈,
這時,制度、理性、討論、會議、、、,都變成死的知識,而不是活的信仰。
也正因為人人都可直接宣稱權柄來自聖靈,所以當然可以發生各種衝突與混亂的現象,而且難以收攤。
在牧師權柄極大、無人敢監督質疑的靈恩教會,牧師發生性醜聞、金錢醜聞的事一樣層出不窮;
相反的,在其他特殊能力者權柄極大的靈恩教會,任意越過制度來指揮牧師的現象,也層出不窮。

其實訴諸『聖靈』本身,看來很敬虔,其實因為難以驗證、各說各話、流於主觀,再加上缺乏對聖經理性使用的習慣,很容易讓靈恩運動下的教會變成缺乏各種制度,然後產生各種弊端。
當然,一些靈恩第一波五旬宗的教會,早已見識到這種可怕的現象,所以很多東西也開始制度化,避免發生人意擅自宣稱聖靈的現象產生。

但是,當我們低估人性的軟弱、低估人即使信主但依然有肉體,而過度高估任何人的靈性、喜歡動輒訴諸主觀宣稱的聖靈說話、又不喜歡用聖經來檢驗時,很多可怕的副作用,就很容易產生。
如何在有罪的人間,有罪的教會裡,盡量讓人的罪的影響力降到最低,是每一位信徒都該努力的目標。

願上帝幫助我們。



此篇文章,我已keep起幾個月,本是給自己參考。

早上看到唐佑之牧師(我不知他是誰,只知他出好多書,有很多都是「浸神出版」)文章,也見到廿多位回應他的文章。其中一位有一句:「聘江一事在尖浸的月會議三十人不到,還不可以提問題,請問這是怎樣的「神的帶領」?如何的「萬事效力」?」

我就想起小小羊的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