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tle of Mathetes to Diognetus

《丟格那妥書》(Epistle to Diognetus或稱《致丟格那妥書》,全名Epistle of Mathetes to Diognetus)是一份早期基督教護教士所留下的文獻,原文應該是於2世紀以希臘文寫成,共12章。這份書信是一位信徒回覆一位諮詢者的信件,作者姓名不詳。信件內容主要說明:基督教與異教、猶太教之間的不同,表明基督教是神獨一的啟示,顯明神用愛拯救世人的救恩。[摘自wiki]



《致丟格那妥書》(Epistle of Mathetes to Diognetus),是基督教最早的護教書信,估計在第二世紀以希臘文寫成,可能比《使徒信經》還早。寫書人自稱是「使徒們的門徒,外邦人的教師」,而書信上的mathetes不是一個名字,而是「門徒」的意思。書中稱基督教為新東西,短短的十二章,或者可以讓我們透視頭二百年基督徒怎樣跟從。其第五章,精采得值得節錄出來:

「基督徒跟別人區別出來,不因國籍、不因語言、不因他們遵守的習俗。他們並不自建城邦,沒說特有的話,生活也不標奇立異……他們居住在自己的國家,但只是作為寄居者。作為公民,他們跟別人分享一切,但又像是異鄉人一樣的忍受一切。……他們嫁娶,像別人一樣,他們生兒育女,但不會把孩子殺掉。他們共用餐桌,但不共床。他們在肉體裡,但不隨從肉體過活。他們在地上度日,但他們是天上的公民。他們遵守法律,同時用他們的生活超越法律。他們愛所有人,並被所有人逼迫。他們沒名字,被咒詛;他們被處死,並復得生命。他們貧窮,但讓許多人富有;他們缺乏一切,但一切有餘;他們被侮辱,但就在侮辱裡得尊榮。」[摘自時代論壇.古斌google docs]



你看回《致丟格那妥書》第五章的節錄有何感想?



我看完:越多看一次,越覺得自己的渺小,越覺自己是井底之蛙,不配與初期教會的基督徒如身稱同一名字--基督徒……

「在曠野、山嶺、山洞、地穴,飄流無定,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希伯來書11:38)
基督徒的家應在天;在地,基督徒本應飄流無定;表現更與世界不配有、不一樣,照《致丟格那妥書》的說法更是在不標奇立異中,顯出與人不一樣。

我們一方面與不信者無差異,跟世人無異:社群無異、說話無異、起居無異;一方面,又不盡相同。一樣生活,但又不盡一樣……

守法但超越法律,愛人但被人逼迫,貧窮卻令人富有……這些是真實,是可實踐。


相關文章:何謂「基督徒」的意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只是各人心裡要意見堅定。」(聖經.羅馬書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