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灣網友常說兩個詞:「癌症」和「傳染」。查查看,原來是因為以下的新聞:
簡單的說:台灣麥當勞要為癌症和罕見疾病兒童,在台北市大安區設立新的中途之家,讓偏遠地區的病童,到都市就醫更方便過夜,不過當地里民卻非常嫌棄強烈反彈,還張貼公告說有礙觀瞻,甚至有里民說癌症會傳染。
香港比台灣的好?絕不!看看兩年前的文章就知道:
題目:不要在我家後園
作者:蔡子強
出處
【頭條日報-五人潮談】日前,曾蔭權出席地區行政高峰會,批評各區遇到厭惡設施,例如骨灰龕及公屋等,抱覑「各家自掃門前雪」心態,抗拒當區興建,把責任推給政府。據報道,曾蔭權有感而發,是因為政府在過去數年覓地興建骨灰龕場時,都遇上極大阻力。
這種現象,不是香港獨有。在外國甚至有一個專門名詞,那就是NIMBY,即「NotInMyBackYard」的英文縮寫。那是由當時任英國環境事務大臣的保守黨人NicholasRidley,於一九八○年時所創。意思是一些公共設施,例如除了前述的骨灰龕及公屋之外,還包括垃圾收集站、精神病社區康復中心、青少年更新中心、高速公路、發電廠、傳染病診所等等,因公眾需要,始終要興建,但它們有厭惡性質,又或者對社區有潛在負面影響,遭居民反對在本區興建,建議在其他地區興建。就如英文的原意——「那裏興建都得,就是不要在我家後園。」
骨灰龕不是香港唯一的例子,前一陣子有基督教正生書院擬在梅窩空置校舍設校,遭當地居民反對;以及十年前,九龍灣麗晶花園居民,反對政府在當地健康中心建愛滋病治療設施。
居民關心自己社區環境,以至提出訴求,可以理解。但亦要懷覑同理心,將心比己,想想如果人人如此,結果如何。尤其是小心,這種「不要在我家後園症候群」,很多時只是基於偏見。例如日前在一個報章訪問中看到,當日在麗晶花園帶頭反對的一位居民代表,多年後的今天驀然回首,察覺原來多年來居民與愛滋病患者其實相安無事。當年居民只是對愛滋病認知不足,以為是「世紀絕症」及具高度傳染性,即使簡單接觸都會受感染,今天當然明白「得啖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只是各人心裡要意見堅定。」(聖經.羅馬書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