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仍然認為世上有對錯!

上文:除了天真和傻之外,還有對錯!(作者:蔡子強)

蔡子強:對不起,我仍然認為世上有對錯!
2008-02-22

【明報專訊】上個禮拜寫了〈除了天真和傻之外,還有對錯﹗〉這篇文章後,一如所料,外間反應十分強烈,單單就《明報》而言,已有專欄作家鄧小樺及朋友梁文道分別撰文點名回應,而直接電郵給我的讀者及朋友也有很多。我發覺不知道為何原因,當中存在頗多誤解,令我不得不再度撰文回應。

文道在大筆一揮批評我之前,先來一句「子強兄為人之正派誠懇令我自慚嚮往」,對此我必須澄清:我絕對無意以高尚貞潔的正義朋友自居,亦奉勸讀者千萬不要這樣來期望我,只是作為一個時事評論員,我認為自己有責任把問題說清楚,剖析清楚。如果因為這類客套說話,而扭曲了討論的焦點,被人誤以為是由一些自命道德高尚的人,向別人施以道德大棒,我認為實屬不幸。

事件對錯跟性行為模式無關

其次,我必須再三強調,我不是明光社,對於婚前性行為、是否多過一個性伴侶、口交、同性戀等,我統統沒有任何意見。正如我上篇文章提到,兩個人,關了門,如何男歡女愛,本來不需要旁人指手劃腳。正如一些性學專家如吳敏倫醫生所言,性愛並不污穢,也沒有高尚與低俗之分,單在這一點上,我與他們沒有異議。我所說事件的對錯,完全跟性行為的模式無關,我想我已經寫得十分清楚。

事件中,有什麼對錯﹖讓我不厭其煩再講一次:

事件爆發後首天,英皇集團曾公開發表聲明,聲稱相片是遭「移花接木」,並已就事件報警。現在看來,這很大可能是一個「大話」,我覺得當事人有必要有個清楚的交代,又或者道歉,不能以一句「天真和傻」便迴避、打發。

孩子做了些事,例如在家裏打爛東西,你第一次問他,他跟你說是貓咪移形換影時打爛,後來給你發現了真相,他才報以一句「天真和傻」,你會有何反應?

不要推說他們也是普通人

對錯的關鍵,不是孩子打爛了東西(哪怕是飯碗),而是心存僥倖,企圖講大話蒙混過關,這才是有關對錯!文道、各位讀者,如果連縱容一個為了心存僥倖而恣意講大話的謊言社會,大家也認為是無關對錯,我就真的無話可說。

事件中,恐怕要更加仔細才說得清楚的,就是藝人偶像的社會責任。

前個禮拜六(2月9日),在港台電視節目《警訊》的35周年特輯中,看到一眾年輕藝人偶像出來宣傳滅罪信息,當中包括Twins。為什麼找她們,而不是其他人﹖當然是看中他們在後生仔中的非凡影響力。這也是在上篇文章我提到,當這些藝人義不容辭的走去當什麼「xx之星」,在讓自己增添人氣,接受群眾和鎂光燈簇擁之外,他們也有一定的社會責任。不要推說,他們也是普通人,普通人是沒有機會在《警訊》「教導」後生仔如何防範匪徒的。

周日,在理髮店理髮時(無錯,我是需要理髮的),理髮師告訴我,「蠱惑仔」是如此哄騙小妹妹的:「連玉女明星都影這些相,你又怕乜影!?」

是否拍性行為照片,無錯,的確沒有對錯,也沒有高尚低劣之分,但有效果,會有傷害。如果大家有留意周二報章報道的一則法庭新聞,一位女受害者如何被男友把裸照和交歡片段,指名道姓上載上網,大家就會知道傷害可以有多大。

在性觀念開放、Snapshot、後生女對自己身體警戒心日減的今天,很多女孩子都沒有充分警覺拍這些照片的效果,到發生如前述的案件時,後悔已經太遲,這是我認為阿嬌作為偶像,作為當事人,有着一定社會責任,不應迴避問題的理由。

給婦權分子忠告

很多婦權分子,包括鄧小樺,以及一些電郵給我的女讀者,都說阿嬌不應該道歉,更應挺起胸膛橫眉冷對、「courageous enough to defend her own choice」,好來顛覆整個制度,整個男權社會的霸權。其實,撇除有關「移花接木」論而言,阿嬌的確實在毋須道歉,如果阿嬌真的如此「defend her own choice」,我會尊重她,因為她在帶領社會尤其是年輕人,討論一個與他們息息相關的話題,在履行她作為一個偶像的責任,而不是選擇迴避問題。

不過,我也想提出一點,我會尊重婦權分子,例如自拍慾照再行上載上網,以求顛覆整個制度的氣魄,但我亦想她們明白,尋常小女孩不是每個都有這種氣魄的,所以這才是要跟她們仔細反覆討論後果的理由,如果之後她們仍堅持這樣做,這是她們的自由,但要讓小女孩明白,之後便要頂着很大的社會壓力和白眼,有一天甚至會影響她們的事業和婚姻,就如傳聞中個別女藝人一樣。作為婦權主義者,你當然可以鄙視女藝人的男友及其家人,但是否值得因此斷送一段姻緣,不是由我,或者婦權分子所決定。

引起誤會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前文中引用了徐詠璇的一段說話,這並不表示我同意她說話中的每一隻字,例如「荒淫」,只是想點出設身處地,一位母親的擔心。

阿嬌獻唱2300宗投訴是蠻橫無理

很多人不能明白一位母親的擔心,但比起在旁邊隔岸觀火的你和我,她們確是更有資格擔心,因為只有母親,才會無條件的陪着女兒,繼續走完那段路,無論前面那段路有幾難行。

無錯,我同意阿嬌是事件中的受害者,我們不該對受害者太過苛刻,例如上周六「雪中送暖」賑災節目中,對阿嬌獻唱的2300多宗投訴,就是蠻橫無理,除了情緒宣泄之外,我完全看不到投訴的恰當性在哪裏,我當時是如此回應記者的提問。但我不認為,在體諒受害者之餘,對錯、社會責任等問題應該完全迴避。

主張多元、包容,並不代表認為世上沒有對錯。對不起,為了令我們活在的世界更加好,我會繼續堅持世上有對錯,並且和你繼續辯論對錯。

作者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只是各人心裡要意見堅定。」(聖經.羅馬書14:5)